-
三巨頭主導中國核電 國家核電八年收尾
2015/6/24 8:34:0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隨著中國電力投資集團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在5月29日正式宣布合并,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浮出水面,這是1994年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成立之后,國內出現的第三家核電巨頭。追隨著中國電力投資集團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在5月29日正式宣布合并,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浮出水面,這是1994年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成立之后,國內出現的第三家核電巨頭。
追溯歷史,國內核電企業皆出自上世紀80年代的核工業部,其后不斷分化發展為目前的產業格局。
在我國核工業由軍轉民開始發展核電的初期,秦山一期核電站由原核工業部主導,大亞灣核電站起初由原水電部主導,1986年后也改為原核工業部主導。
1988年,核工業部改組為核工業總公司,負責大亞灣與秦山的建設。至1994年初,大亞灣商運前夕,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大亞灣核電站產生的利潤用作廣東地區后續核電站的建設,并組建成立中國廣東核電集團。
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的成立則是原有核電版圖的一個變數。2002年底,電力改革已經落下帷幕之后,原國家計委向國務院上報了《關于適度發展核電,開展核電自主化工作的請示》。這份文件直接導致了后來三代技術引進工作的啟動。
2003年初,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作出關于加快核電建設的指示,其中提出“要采用世界先進技術,統一技術路線”。到2003年下半年,中國成立了國家核電自主化工作領導小組,全面啟動三代核電技術招標。其后,經過將近三年的談判,選中了美國西屋設計的AP1000技術,并為此成立國家核電技術公司,負責AP1000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工作。
不同于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廣核,國家核電相較而言是一個輕資產的技術公司。這樣一個公司的定位,也為它以后的發展埋下了伏筆。
三個重組方案競爭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的出世,并不算一帆風順。
2012年前后,業內曾有消息稱,國家核電將與中廣核合并,不過這一方案最終無疾而終。
這一輪合并方案發端于2014年初。據了解,與中國電力投資集團的合并設想是由原國家核電董事長王炳華首先提出來的。
差不多在方案提出的同時,上述核電版圖中的另外兩家集團也向高層提出了自己的訴求。據熟悉情況的人士透露,當時提出的幾種方案中,除開國家核電與中電投合并的方案之外,中廣核提出的方案是希望與中國核電建設集團合并。
中核集團的方案則希望將中核、中廣核、國家核電與中核建合并到一家公司,被業內俗稱為“大一統”方案。由于這個方案對現有核電格局的影響過大,難度不小,中核希望至少將中核建重新收歸己有。
2014年4月,率先有媒體爆出中電投計劃與國家核電合并。2014年5月,中電投與國家核電也各自對內確認了合并計劃。6月中旬,雙方企業高層均肯定了這一傳言。此后,關于核電產業體制的爭論開始熱鬧起來,其中最激烈的是中核“大一統”方案與國家核電與中電投重組方案之間的爭論。
中廣核盡管也在起初提出了自己的合并方案,但是據了解,與中核建合并的方案并未獲得上層青睞,被擱置一邊。在后來關于產業體制的爭論中,中廣核也沒有再發出呼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