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時代:O2O興起 生鮮掀起另一場飲食變革
2015/6/12 8:33:1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最近一段時間,不少老字號美食和地方特色美食紛紛進行互聯網營銷,嘗試以“互聯網+”和O2O模式經營的例子屢見不鮮。在互聯網+戰略的驅動下,從地方政府到各個老字號最近一段時間,不少老字號美食和地方特色美食紛紛進行互聯網營銷,嘗試以“互聯網+”和O2O模式經營的例子屢見不鮮。在互聯網+戰略的驅動下,從地方政府到各個老字號企業,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擁抱互聯網。
一直以來,飲食文化都是地方的一大特色,“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的飲食文化幾千年來未曾改變。但互聯網時代到來后,電子商務的崛起和O2O模式的誕生,對餐飲行業帶來了顛覆性的改變,如今互聯網+的東風吹起,必將重塑中國的傳統飲食文化。
從電商開始,地域性飲食文化已逐漸淡化
相信很多年輕人真正意識到傳統飲食文化的魅力,是從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開始的。在十年之前,或許我們看到這部紀錄片時對里面的美食還可望不可求,但在一個電子商務高度發達的時代,區域性的飲食限制正在逐漸淡化。
一般來說,電商對地域性飲食的改變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C2C模式下,很多人在電商網站上開通自己的小店,把當地特色美食放在網上銷售。二是B2C電商平臺的推動,越來越多的食品加工企業,在京東、天貓等B2C平臺上開通旗艦店,一些經過包裝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地方小吃走上電商的舞臺。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達到13.4萬億元,同比增長28.8%,網絡零售總額接近2.8萬億元,同比增長49.7%。電商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飲食文化的區域性特征也開始逐漸淡化。
不管怎樣,傳統電商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地方性飲食文化,卻也僅僅體現在小吃和特產的層面上。而真正改變人們的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的,還要歸功于正在不斷壯大的生鮮電商。
O2O的興起,生鮮掀起的另一場飲食變革
這些年來,O2O的概念越來越火,國內的餐飲O2O市場更是被易觀國際評估為萬億規模的潛在市場。
從肯德基、海底撈等連鎖餐飲到全聚德、慶豐包子等傳統美食,再到遍布大街小巷的街邊小吃,無一不和O2O掛鉤。美團、大眾點評等團購平臺引來不少連鎖餐飲企業的入駐,餓了么、淘點點等外賣平臺幾乎把一二線城市大街小巷的小吃店盡數收入囊中。2014年中國餐飲O2O的市場規模為943.7億元,用戶規模為1.89億。而《2014年中國團購市場統計報告》顯示,餐飲美食的團購市場規模達到了447.1億元。從易觀國際的數據來看,2014年中國互聯網餐飲外賣市場交易規模突破150億元,訂單規模達到3.7億單。
餐飲O2O和團購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習慣,而生鮮電商卻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結構和飲食文化。
2012年就被稱之為生鮮電商的元年,幾經沉浮之后剩下了天天果園、我買網等垂直生鮮電商網站,京東、天貓、蘇寧等電商平臺的生鮮頻道卻成了最大的贏家。因為《舌尖上的中國》而家喻戶曉的查干湖魚,長時間來因為物流難題僅限于當地市場銷售。京東則瞅準了這一行業痛點,在去年和查干湖品牌所有者松糧集團達成了相關合作。查干湖魚出水后,工作人員立刻對魚進行密封包裝和速凍處理,隨后通過京東的全程冷鏈物流配送,并實現在出庫后24小時內送抵消費者。讓查干湖魚的銷售范圍從吉林擴展到東三省、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東、山西、江蘇甚至浙江。
無疑,生鮮電商直接解決了食材的地域性問題,在未來必將有更多的生鮮、食品等搭乘生鮮電商的冷鏈物流,走向全國。互聯網+大潮的到來,將加快這一趨勢的發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