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費品進出口政策解讀:進口電商后政策紅利時代怎樣布局
2015/4/30 8:33:0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完善消費品進出口相關政策,引起了跨境電商行業的普遍關注和討論。與多家跨境平臺負責人、資深賣家、相關機構、服務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完善消費品進出口相關政策,引起了跨境電商行業的普遍關注和討論。與多家跨境平臺負責人、資深賣家、相關機構、服務商深度溝通,得出如下政策解讀。
政策解讀:
1.對于國內消費者,重大利好;對于進出口貿易,利好;對于跨境電商進口行業,短期利空,中長期利好;對于國產品牌,中短期利空;對于跨境O2O概念,利好;對于灰關渠道,利空。
2.需要清醒認識到的是:這次政策的出臺針對的是整個進出口貿易,而不是主要針對目前的跨境電商模式,也不是單純為跨境電商進口松綁。政府根本意圖是千方百計激發國內消費潛力,促進消費的回流,欲將其提升為拉動進出口貿易的新力量。國務院和海關頂住財政的壓力對外發聲,讓消費品進口渠道進一步放開,值得叫好。
3.跨境電商進口的政策洼地效應不再明顯,稅率紅利期將結束。但政策上無論是高還是低,宏觀上都會往前走。首先,日用消費品一般貿易進口的進口稅將下調,部分品類消費稅將調整(目前推測是應該是下降的可能性居多),這會導致跨境電商進口所仰仗的行郵稅的稅率優勢降低。未來,主做一般貿易進口的電商也會有價格資本和跨境電商開戰了。其次,由于關稅只是進口的諸多稅種中的一種,所以對行業的影響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大(很多電子產品已經零關稅),17%的增值稅減不了,絕大多數品類的消費稅也沒有變化(化妝品的進口是重大利好)。再次,推測未來一般貿易進口與跨境電商進口在稅制和稅率上可能會統一,綜合稅率會較目前一般貿易進口的稅率降低,征稅起點會降低,免征可能會取消,所有商品一視同仁。
4.“制定支持跨境電商進口的檢驗檢疫政策”一定程度上利好,推測商檢門檻會有所降低,方式可能會多樣性。對于行業而言,關稅不應該是最關鍵的問題(對消費者來講,也許是),商檢才是。但是對國家來講,沒有哪個國家的國門是不設防的,未來檢驗檢疫部分如何跟進協同都是個問題,值得重點關注。
5.對于國產品牌和商品,尤其是化妝品和服裝品類,是進一步的沖擊。但長期來看,這其實是對中國制造產業鏈升級換代的正面刺激。
6.跨境O2O的春天來了?一定程度上利好,但未必。目前國內實體經濟被電商沖擊的很厲害,國家在做產業引導,實體店只能轉型不能消亡。與以往相比,是加大了對實體店的利好。
7.正規化和陽光化是大勢所趨。認定合法權益,規范交易流程,受到大政策的支持,對很多以前的灰色渠道是打擊,會有一個陣痛。
8.對于政策而言,始終是要看最終的落地情況,因此還要進一步觀望。
思考:
1.跨境電商的發展不能也不應該完全依仗政策的支持。對于跨境電商而言,核心優勢在于產業鏈更短,流通性更強,產品多樣性更好。因此,未來的競爭還是會回到零售的選品、供應鏈、售后服務等方面上來。
2.對于進口電商和國外品牌而言,需要進一步完善進入中國的渠道,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里。一般貿易進口與跨境電商進口的多種模式需要權衡布局和多點布局。
附政策原文: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2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完善消費品進出口相關政策,豐富國內消費者購物選擇。
會議認為,擴大國內消費需求是穩增長、調結構的重要舉措。圍繞滿足消費升級要求,通過完善稅收調節等政策,營造公平競爭的進出口環境,增加群眾購買意愿較強的消費品進口,促進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出口,有利于擴內需、保就業、惠民生,對推動國內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也有重要意義。會議確定,有關部門要在科學評估基礎上抓緊拿出具體方案。
關于消費品進出口相關政策,李總理的最新五條:
1.對國內消費者需求大的部分國外日用消費品,于今年6月底前開展降低進口關稅試點,逐步擴大降稅商品范圍。
2.結合稅制改革,完善服飾、化妝品等大眾消費品的消費稅政策,統籌調整征稅范圍、稅率和征收環節。
3.增設和恢復口岸進境免稅店,合理擴大免稅品種,增加一定數量的免稅購物額,方便國內消費者在境內購買國外產品。
4.進一步推進境外旅客購物通關和退稅便利化,嚴格落實進境物品依法主動申報納稅要求。制定支持跨境電商進口的檢驗檢疫政策,清理進口環節不合理收費。
5.是加快推進中國產品品牌提升工程,支持實體店發展,實現線上線下互動。規范市場秩序,嚴打假冒偽劣,促進優勝劣汰。讓消費者能就近舒心、便捷購物。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