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中型房企面臨的三重壓力分析
2015/3/14 8:33:1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這個春天乍暖還寒,一如當下的房地產市場。從宏觀格局來看,無論是兩會上政府報告中的中央定調,還是地方不遺余力地刺激,地產行業的政府環境日益友好,但市場依舊不溫不這個春天乍暖還寒,一如當下的房地產市場。
從宏觀格局來看,無論是兩會上政府報告中的中央定調,還是地方不遺余力地刺激,地產行業的政府環境日益友好,但市場依舊不溫不火,產業走向“形勢比人強”。
對龍頭開發商來說,盡管轉型升級仍前路漫漫,但已經形成的規模效應,買方市場下的品牌議價能力,降息周期中不斷下降的資金成本……新常態不過是增長放緩而已——白銀成色雖遜于黃金,但仍是貴金屬的時代。
然而,對深陷產業混沌格局的中型房地產企業來說,重重壓力下的危機正在浮現。
最大的危機來自于戰略上的進退兩難。行業利潤在快速下滑,而擴張拐點已現。從地產業目前監測到的數據來看,行業的集中度在快速提升。2014年排名前10開發商的市場份額上升至19.2%,較上一年度提升3.5%;TOP20及TOP50企業同比也分別提升了4.3個百分點和5.4個百分點,市場集中度呈現了快速上升態勢。但與此同時,2014年的房地產企業業績增速明顯下降,企業毛利率平均下滑了4.5%,凈利潤的平均增速較2013年下降了9.5%。
其中原因容易厘清,降價促銷疊加成本上升,利潤被壓縮。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期房銷售上財務結算周期的原因,2014年的業績通常反映2013的銷售狀況。但與往常不同的是,2014年相當數量的樓盤為現房促銷,故當年的業績即能部分反映當年狀況。可以預見的是,2015年的毛利率水平下降仍是大勢所趨。
在此背景下,影響最大的將會是那些正在進行全國化布局的中型房企,管理戰線已經延長,優質地塊拿地門檻高啟,但前行的道路已越來越狹窄。可以說,相對于大型龍頭房企而言,這類中型房企可謂尚未成人,但黃金時代結束。
困境顯而易見,已經延長的管理戰線推高了管理成本,原本希望通過做大規模獲得邊際成本下降的做法正遭遇現實難題:在一線城市,地塊出售日益透明,地塊前景拍賣前已被反復推演,前景預期已被充分預見,在資金扎堆下,地價以面粉遠遠貴過面包的方式被拍出——拿或不拿,對中型房企都是難題。勉強高價拿下,以中型房企的消化能力,時間與資金成本將是個巨大壓力;如果不拿,地方公司將面臨無米下鍋的困境。
與此同時,產品結構性危機已同步顯現。在人口凈流入的城市,適銷產品的庫存已基本銷售完畢,但在產能過剩的三四線城市,市場已如泥沼,旗下項目去化是個長期難題。但人口凈流入城市,土地預期幾近透明,補庫存并不容易;而去化難的城市,短期內難以看到未來,產品的結構性危機日益加劇。
相對于大型房企而言,中型房企還面臨資金成本與大型房企差距擴大的競爭劣勢。近半年來,央行已兩次降息、一次降準,在趨向寬松的資金面下,房企的融資成本總體向下,但大型房企資金成本降幅大于中型房企,二者資金成本的差距在拉大。在水漲船高的黃金時代,2%-5%的融資成本完全不構成壓力,但隨著全行業利潤水平的下降,這個差距將進一步拉開中型房企與大型房企的競爭能力,甚至成為未來市場格局的決定性因素。
如何應對市場變化?對中型房企來說,戰略收縮仍是理想選擇。快速調整發展戰略收縮管理半徑,以壯士斷腕的勇氣退出低效市場——以退為進、力爭在細分市場或公司核心城市成為細分龍頭,是最為可行的戰略之選。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