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煤炭產業“黃金十年”已過 走出冬天覓“升”機
2014/5/8 9:42:5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我國煤炭產業“黃金十年”已過 走出冬天覓“升”機由于市場需求下降和價格下跌影響,煤炭產量持續下降。今年一季度,我省生產原煤3314.7萬噸,下降8.8%,降幅比去年同期擴大11.2個百分點。量增價升“黃金期”已過
從煤炭到化工、從井下到地面、從“黑色”到“白色”……近年來,我省四大煤炭集團產業結構向深度調整,長期以來以煤炭生產經營為主的產業發展格局發生根本性變化,依托煤炭、延伸煤炭、超越煤炭,煤鹽化工、煤電、物流貿易等非煤產業發展良好,產業鏈延伸,轉型升級結構調整步伐加快。
轉眼進入5月份,消費需求疲弱、銷售增長乏力、生產規模趨降、產能過剩等因素導致的效益下滑的困境,仍困擾著煤炭行業。為應對“寒冬”,煤炭企業迫切地需要為明天找尋出路。“轉型升級,尋覓新生機,這是現實的需要。”省發改委有關處室負責人表示。
2013年,秦皇島港5500大卡動力煤平倉價在三季度跌至525元/噸的最低點,年底上升至630元/噸左右,與年初基本持平;焦肥精煤價格總體下行,全年跌幅約200元/噸。今年以來,環渤海動力煤綜合平均價格持續十周下跌。
諸多跡象表明,盡管前幾年的高利潤曾引得無數資金競相殺入煤市,而今“跌跌”不休的國內煤價,卻預示著煤炭十年“黃金時代”或將終結。業內人士判斷,煤炭價格將在一個時期內低位徘徊,煤炭行業開始步入微利階段。
作為華東地區的重要能源基地,煤炭產業是我省的重要基礎產業,截至2013年,全省-1200米以淺煤炭資源儲量近300億噸。淮北礦區以焦煤、1/3焦煤、瘦煤為主;淮南礦區以氣煤、肥煤為主。兩淮礦區是煤炭資源、產量和生產能力的主要集中地。
“不過,自2013年以來,受國內外經濟持續下行等因素影響,煤炭市場呈現總體供大于求、價格低位運行的弱勢震蕩格局,市場競爭加劇,我省煤炭產業的運行發展亦面臨嚴重困難。”日前,省能源局煤炭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產業發展面臨新要求
“原來煤炭不愁銷,帶著煤泥賣,現在則要把煤炭吃干榨盡。”減少浪費、回收利用,以求降低成本成了行業共識。在濉溪縣境內的省循環經濟工業園臨渙煤焦化電基地,井下原煤經過洗選加工,最終變成精煤、焦炭、甲醇、精苯、硫胺、煤焦油等原料產品,洗選出的煤泥矸石則用來發電,變成綠色能源對外輸送,形成“煤—焦—化—電”產業鏈。
隨著煤炭市場供大于求的問題逐漸顯現,煤炭企業的經營風險愈加明朗化。據省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我省煤炭行業由2012年的盈利72.9億元轉為凈虧損35.9億元,利潤比2012年減少108.8億元;虧損企業虧損額達59.9億元,增加了3.6倍,虧損企業虧損額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虧損額的45.2%。2013年,我省兩家煤炭上市公司中,國投新集[-1.05%資金研報]公司實現凈利潤1491.44萬元,同比下降98.89%;恒源煤電[-0.77%資金研報]利潤下降幅度為58.8%。
顯然,煤炭行業過去那種發展靠投資、增長靠增量、贏利靠漲價的模式已經無法應對新形勢。
從煤炭需求來看,全球能源布局調整加快,能源需求重心東移,全球煤炭市場供大于求,國外煤炭在我國沿海沿邊地區的市場競爭力仍然較強。而國內,為推進節能減排、加強大氣污染防治,著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煤炭需求增長空間受限。
“但同時也要看到我國正處于城鎮化、工業化發展階段,能源消費總量還將增加,保障供應仍將是未來能源工業的首要任務。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受技術經濟等因素影響,短期內總量難以大幅提升。未來一個時期內,煤炭作為我國主體能源,總量仍將增加,在我國一次性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仍占60%左右。”省能源局煤炭處相關負責人指出。
就我省來說,四大煤炭集團在華東內陸市場具有一定的區位優勢,總體競爭力處于中等水平,但受神華、中煤集團等優勢煤炭企業低價煤的市場擠壓,兩淮礦區地質條件復雜、且開采向深部拓展等生產成本增加,以及煤炭運輸條件逐步改善等綜合因素影響,區位優勢將不斷削弱,企業效益由盈轉虧,發展面臨的壓力加劇,形勢將更加嚴峻。
一方面是經濟增長放緩、需求萎縮的市場約束,一方面是能源結構調整和控制消費總量以及節能減排和資源環境約束,同時還要考慮裝備、安全和人力投入及資源稅改革等投資增長導致的成本約束等,業內專家認為,當前煤炭行業面臨的這些約束,給產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深度調整求“破題之策”
“戰略、管理、人本”并重,皖北煤電秉持這一發展戰略,大力推進精細化管理,精干主業,精準管理,有效控制了成本,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去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促進煤炭行業平穩運行的意見》,提出堅決遏制煤炭產量無序增長、切實減輕煤炭企業稅費負擔、加強煤炭進出口環節管理、提高煤炭企業生產經營水平和營造煤炭企業良好發展環境等五個方面促進煤炭行業平穩運行的意見和措施,為煤炭行業平穩健康發展創造環境。
“政府在努力為煤炭行業平穩健康發展創造環境,但煤炭企業想要從根本上走出困境,還得強健自身體魄。”業內人士表示。
前幾年煤炭行情看漲,部分煤炭企業擴張速度很快,相關管理卻沒跟上。“煤企轉型升級首先得轉變和升級內部管理,讓每個崗位都能創造效益,切實提高企業效率,降低綜合運營成本,提高自身抗風險能力和綜合競爭力。”省能源局煤炭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目前,我省煤炭產運需銜接一直尚在推進,電煤銜接的主要矛盾是價格分歧較大,年度合同只有一兩戶簽訂,其余至今未簽訂。“由此可見,引導煤炭企業與電力、鋼鐵、化工等行業加強產銷銜接,組織煤電雙方共同協商,盡快簽訂年度電煤供需合同,創新交易方式、規范交易秩序,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煤炭交易市場體系,顯得尤為迫切。”省能源局煤炭處相關負責人說。
2013年,我省煤炭庫存維持高位,6月末達到全年高點,全省煤炭企業存煤492.4萬噸,同比增長234.9%。今年2月末全省礦存煤328.9萬噸,同比增長63.7%。有關專家說,煤礦庫存高位運行,要求煤炭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須拋棄只顧做大的傳統理念,剝離部分低效和無效產業,集中人力、財力和物力資源投入到核心業務及產業鏈延伸上,著眼長期效益,使得發展方式真正由粗放轉向集約。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