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兩江新區:做大產業群、做強產業鏈引領區域高質量發展
2021/7/25 9:35:02 來源:新華社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重慶上半年經濟數據日前“出爐”,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9萬億元、同比增長12.8%,其中重慶兩江新區規上工業增加值、招商引資簽約額、稅收收入總量等多項指標位列全市第一,重慶上半年經濟數據日前“出爐”,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9萬億元、同比增長12.8%,其中重慶兩江新區規上工業增加值、招商引資簽約額、稅收收入總量等多項指標位列全市第一,在區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了“壓艙石”作用。這背后是兩江新區近年來聚焦轉型升級和科技創新做大產業群、做強產業鏈的結果。
在兩江新區,長安汽車、金康新能源汽車、上汽依維柯紅巖等整車企業里,智能生產線上工業機器人快速組裝各種零部件,一臺臺整車陸續下線。今年上半年,長安UNI-K、長安林肯航海家、金康賽力斯華為智選SF5等一批新款車型密集上市,受到市場青睞。
汽車是重慶的支柱產業,2016年達到316萬輛的產量高峰,但因科技含量不足、產品整體低端等原因,隨后幾年產量持續下滑,2019年陡降到138.3萬輛,單車均價不到10萬元。今年上半年,兩江新區汽車產量43.5萬臺,實現產值740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8.1%、34%,單車均價提升至16.5萬元,有力助推了重慶汽車產業轉型。
當地汽車產業量價齊升,得益于兩江新區和主力車企積極調整發展思路,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牛鼻子”,加速產業邁向中高端。兩江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李順介紹,通過政企聯動對生產線進行大數據智能化改造、引入零部件研發中心等多個項目補鏈強鏈、提升新車型研發能力,實現了汽車產業的涅槃重生。
兩江新區另一大支柱產業電子產業上半年也交出了“高分答卷”,實現產值1042億元、同比增長48%。兩江新區產業促進局局長胡景兵說,電子產業的快速增長一方面是轄區電子企業搶抓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市場重構機遇,另一方面是兩江新區強化龍頭帶動、“成龍配套”,充分發揮京東方、萊寶科技等龍頭企業的輻射作用,圍繞產業鏈“順藤摸瓜”聚集了一大批配套企業,形成了電子產業集群化發展。
自動化物料運輸小車來回穿梭、一臺臺機械臂不停舞動……三一重工西南地區首個智能化“燈塔工廠”項目近日在兩江新區竣工。談到落戶兩江新區的原因,該項目相關負責人李兵表示,兩江新區制造業配套體系完整,有大量的技術研發人員,供應鏈體系可以實現互通。
這個項目是兩江新區圍繞產業鏈進行招商引資的縮影。兩江新區根據產業鏈特點招引大量上下游配套企業,完整的配套體系又帶來了龍頭企業,形成良性循環。今年上半年,兩江新區招商簽約合同投資額918億元,新引進10億元級以上重大項目23個。
做大產業群、做強產業鏈最終還是靠科技創新。針對本地知名科研院所不足、高端科研人才短缺的短板,近年來兩江新區將科技創新作為“一號工程”,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用科技賦能區域產業轉型。
在兩江新區明月山下的協同創新區,山水環繞、生態怡人。兩年多前,這里不過是一片淺丘山地,如今一棟棟設施先進的科研大樓或已投用或在建設,共有35家國內外高校院所在此設立科研機構,引來了1000余名高端科研人才。
在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高光譜計算成像科研團隊技術負責人秦慶旺博士正在為產品上市忙碌著。“高光譜計算成像設備通過圖像和光譜分析,能高效、精準識別相關物質,在地質勘探、環境監測、工業檢測等領域應用前景廣闊。”秦慶旺說。
這些科研機構為重慶帶來了航空航天、新能源、高端裝備、新材料等諸多領域的前沿技術。今年4月,西北工業大學重慶科創中心正式建成揭牌,短短幾個月內就基本建成5個科研實驗室,從高性能材料精密鑄造到殘余應力檢測,幾乎都是航空航天領域關鍵技術和零部件。
重慶兩江協同創新區建設投資發展公司董事長王飛介紹,為讓技術供給和產業需求精準對接,打通成果轉化過程中的堵點難點,兩江協同創新區一方面深挖重點團隊和項目潛力,共享科研設備、建設孵化載體,導入政府基金、風投基金,培育高成長性科技企業;一方面定期召開科研機構和企業之間的對接會、沙龍活動,推動長安汽車、京東方等本地企業與入駐科研機構達成合同科研項目100余項,完成科技成果轉化30多項。
在區域發展和國家戰略中發揮集聚輻射、引領示范作用,是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的職責使命。重慶兩江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兩江新區將繼續聚焦產業升級、科技賦能,在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引領作用。(記者 周凱、劉晶瑤 參與采寫:梁文雅、何凡)
轉自: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