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首部電梯主要部件報廢國家標準出臺
2015/7/21 8:33:3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我國首部電梯主要部件報廢國家標準出臺,新國標將影響安全運行的失效或潛在失效模式作為部件的報廢技術條件,填補國內外電梯行業缺少報廢相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我國首部電梯主要部件報廢國家標準出臺,新國標將影響安全運行的失效或潛在失效模式作為部件的報廢技術條件,填補國內外電梯行業缺少報廢相關標準的空白。
截止到2014年,我國的報廢電梯數量已經超過350萬臺。其生產量、保有量、年增長量雖然世界第一,然而隨著電梯數量的增長,運行多年的老舊電梯也快速增多。電梯部件、功能退化給電梯使用帶來的安全風險,也受到電梯使用者的關注。受制造、安裝、維護保養和使用等多因素的影響,電梯整機的使用壽命存在很大差異,難以制定電梯整機的判廢標準。因此這個標準通過制定電梯主要部件的報廢基礎條件,來進行報廢與否的判定,再決定電梯整機是否需要報廢,兼顧了科學性和經濟性。
新標準包括規定了安全保護裝置、緊急救援裝置、警報安全門和火板門、驅動主機轎廂、層門和轎門、電氣控制裝置等13項對電梯安全運行影響較大的電梯主要部件報廢的技術條件。標準也明確將機械損傷、非正常磨損、銹蝕、材料老化、電梯故障、電氣元件破損等6種影響安全運行的失效或潛在失效模式,作為部件的報廢技術條件。通過對存在失效或潛在失效風險的主要部件進行報廢,來推進電梯的整體改造。這一標準兼顧了公共安全與資源節約。以上海為例,目前使用年限超過15年的電梯有兩萬余臺,如果根據15年的使用壽命來進行全部整體報廢,以平均每臺耗費40萬元計算,就需要超過80億元人民幣的投入。而只報廢并更換安全性能不符合要求的部件,使電梯繼續保持安全運行,以更換20%的部件計算,可以節約超過60億的資金。這個標準由我國自主研制,目前國際上尚無相關的國際標準,發達國家也沒有相關的標準,這一標準填補了多年來國內外電梯行業缺少電梯報廢相關標準的空白。
新標準將于明年2月1號起正式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