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商業銀行業的發展現狀、競爭格局及面臨空前的挑戰
2016/12/11 10:38:1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一、中國商業銀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工商銀行成立于 1984 年,是中國最大的商業銀行,也是世界上資產規模第一的 系統性重要商業銀行,根據巴塞爾 III 的規定,屬于全球系統性重要銀行,受巴 塞爾 III 全球性系統重要銀行的附加條款監管。截止一、中國商業銀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工商銀行成立于 1984 年,是中國最大的商業銀行,也是世界上資產規模第一的 系統性重要商業銀行,根據巴塞爾 III 的規定,屬于全球系統性重要銀行,受巴 塞爾 III 全球性系統重要銀行的附加條款監管。截止 2016 年上半年,集團總資產23.5萬億元,發放貸款及墊款總體規模達12.4萬億元,客戶存款總額17 萬 億元,均處于業內第一。貸款的市場總體占有率為 11.3%,貸款占四大行總體 貸款的 30%。 工行集團總體風險處于領先地位,根據 2016 年半年報,不良率為 1.55%,撥 備覆蓋率為 143.02%,與上一季度相比,不良率下降0.11 個百分點,撥備覆蓋 率上升 2 個百分點。不良率與業界持平,覆蓋率仍然低于紅線,我們預計工行 未來會進一步提高撥備計提。資本充足,一級資本充足率13.11%,僅低于建設 銀行 13.4%,領先同業。 工商銀行國際化水平處于行業前列,到 2015 年底,工行擁有國際機構 404 個 覆蓋 42 個國家及地區。截止2015 年底,工行獲得泰國、阿根廷、新加坡、盧 森堡、加拿大和卡塔爾人民幣清算行資格,與 147 個國家 1611 家銀行簽訂了 代理行的關系。 同時工商銀行也在大力轉型經營模式,私人銀行發展迅速,從客戶保有量和成 交量均為中國業界第一。
四大銀行存款占比
工商銀行于 5月31 日變更董事長為易會滿,之前任工商銀行行長。易會滿先生 從1984 年起便在工商銀行工作,對工商銀行的文化有深刻理解,此次變更不會 對工商銀行產生較大影響。
四大商業銀行海外機構對比
二、銀行業挑戰與機遇并存
銀行業所面臨的挑戰: 我們認為傳統的銀行利差模式面臨空前的挑戰:1)經濟指標來看中國經濟 處于下行區間,主要表現為投資不足和消費增長較為緩慢;2)社融規模一 直處于低位,同時 8 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率環比持續回落,為 5.66%。 短期來看,由于企業杠桿率較高,經營能力依然處于低位,銀行信貸意愿較 難放開,這一點從較大的 M1 和 M2 敞口便可以看出;
M2 與 M1 剪刀差處于歷史高位
金融機構貸款增速處于低位
中國人均儲蓄率增長率
實際利率與貸款余額
二、行業向市場化邁進,競爭加劇
2、行業競爭情況分析
中國現在的銀行業并非有效地市場化的商業銀行體系,同時我們認為中國的 商業銀行發展階段處于從初期向未來成熟穩定階段的過渡階段,主要原因基 于: 1) 制度化的道德風險有所改善,但并沒有完全消除。 繼 1999 年清理不良資產之后,國有銀行逐步實現了改制上市,但這并沒有 從根本上改變以政府信用為依托的風險緩沖機制。國家繼續持有國有大銀行 絕大部分股權以及實際控制權。 如果說有限責任下的道德風險更多停留于所有者對債務人的掠奪,并且一定 程度上可以通過資本要求加以抑制的話,政府信用導致的道德風險實際上是 一種范圍更大、更加制度化的預算軟約束。 次貸危機期間,納稅人之所以對動用公共資源救助問題銀行耿耿于懷,聲討 大而不倒,恰恰說明,在完全市場化條件下,將金融危機的成本從金融體系 轉嫁給社會并不是隨心所欲的。但在政府信用提供的預算軟約束中,將危機 和成本轉嫁全社會則是隱蔽和順暢的。贏了歸銀行,虧了歸國家,這實際上 是制度化的道德風險。 2) 政府為主導的信貸周期,而非商業銀行 改革開放以來經歷了三次大的信貸周期,1984 年-1986 年,1992 年-1994 年,以及 2008 年-2010 年,都是由政府推動完成的。在這三輪信貸擴張中, 國有部門的凈值(或所有者權益)的波動幅度遠小于固定資產投資和銀行貸 款的波動幅度,且基本上獨立于前兩者。相比之下,各級政府的財政預算內 投資與固定資產投資和銀行貸款的相關性更高,且具有明顯的前導性。政府 行為和政府的經濟政策是導致投資和信貸周期的最主要的驅動因素。我們采 取了 3 個自變量(國有資產總額,房地產投資和基建投資)來衡量對銀行貸 款存量的影響。通過回歸分析,我們得到如下方程: y=0.11x1+4.44x2+6.51x3+78,085,R2=0.9985。進一步表明上述邏輯關系。
貸款數據回歸
3)縱觀國外的發展經驗,我們可以看到,美國銀行數量在穩步向下,市場 經過不斷重整和合并,現在美國商業銀行的數量趨于穩定,同時我們可以看 出,美國已經逐漸向混業經營模式轉變,越來越多出現大的金融財團。商業 銀行的黃金時點已經接近尾聲,未來銀行業會逐步進入優勝劣汰的格局。隨 著監管政策的趨緊,現在中國的銀行業已經出現過度競爭的勢頭,未來大的 銀行機構面臨改革的考驗而中小銀行則更多面臨生存的考驗。
從行業長期來看,機遇與挑戰并存,未來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從短期來看, 經濟下滑和銀行不良所產生的問題會減少行業機會。
銀行主要規模指標增速
美國商業銀行數
2、行業競爭加劇,對大行挑戰不斷
隨著金融機構的脫媒,同時隨著市場上理財產品的多樣化,我們認為過去銀 行業的大行霸權時代已經終結,F在客戶的話語權不斷增強,尤其是隨著中 國整體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小客戶越來越受到重視。 同時行業競爭也變得空前劇烈,除了傳統大行間的競爭,各城市商業銀行和 村鎮銀行已加入了競爭的大軍,同時現在網絡銀行,民間銀行和各種金融服 務公司也加入了銀行業競爭的大軍。
為銀行業已經形成初步的立體式規模,即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城 商行以及互聯網金融機構。四大行資產質量比較
工商銀行各行業貸款及不良率
三大行行業貸款比例比較
由于零售業和制造業貸款數量較多,對應壞賬率偏高,我們認為工商銀行會 在本年度通過不良資產打包以及試點債轉股進一步核銷不良貸款,據我們初 步測算,按照關注 20%的轉化率(根據工行 2015 年關注與不良轉化率), 工商銀行需要拿出約 800-900 億元進行壞賬處理,以將壞賬控制在 1.4%--1.5%。而我們認為這一金額依然在可承受和可控制范圍之內。通過以 上指標綜合考量,我們認為工商銀行總體貸款風險可控,風險水平對比同業 大行處于較低位置,由于其較低的風險暴露以及較高的撥備水平,對未來的 經濟不確定性風險有較強的抵抗能力。
三、銀行貸款情況分析
1、傳統貸款增長有壓力
我們認為,工商銀行在傳統貸款規模上遠遠領先于同業,無論是從公司類還 是個人貸款,但我們認為未來工商銀行的貸款增長空間有限: 1)隨著內需的持續低迷以及中國現階段對于房地產調控加之美國年底加息 預期不斷加強,中國未來經濟方向并不明朗; 2)由于經濟壓力依然較大,傳統的大中型企業利潤率增速持續下滑,導致 傳統的大中型企業為導向的信貸增長受阻,同時傳統大中型企業杠桿率較 高,我們預計未來工商銀行公司信貸增長規模增速緩慢,將告別雙位數時代, 根據我們的預測,2016, 2017, 2018 年的信貸增速分別為 4.3%,4.8%,6%;3)個貸方面,由于國家的調控政策,房地產未來的上漲行情將會告一段落, 通過個人房貸大規模擴張個人按揭貸款,未來恐怕有較大壓力; 4)工商銀行未來在小微貸這一現在流行領域中并不占優。主要原因為工商 銀行小微貸款的經驗較少,同時成本較高。 從各項經濟指標以及主要行業經濟數據來看,中國經濟在近期無疑承擔著較 大的壓力,對銀行業,尤其是工商銀行等巨頭的資產端(主要為貸款)產生 實質性的負面影響,經濟下行主要體現在:
1)PMI 指數 9 月為 50.4,較 7 月上升 0.5 個百分點,與 8 月持平,仍在在 榮枯線附近徘徊,同時從 CPI 和進出口方面來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 總體投資增速放緩,消費也有所走弱;
3) M2 增速回落,雖然 9 月數據有所好轉,但較比 6 月依然下降 0.4 個百分 點,社融規模大幅下降,進一步表明企業整體投資需求不旺,同時也說 明資產荒還未得到緩解。
公司貸款四大行占比(四大行為 1)
個人貸款四大行占比(四大行為 1)
工商銀行小額貸款審批流程
工商銀行公司逸貸產品要求
2、、信用卡業務整體較大幅度增長,工行優勢比較明顯
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在京發布最新版本的《中國信用卡產業發展藍皮書 (2014)》(以下簡稱《藍皮書》)顯示,2014 年我國信用卡產業繼續保持穩健 發展的良好勢頭,業務規模持續增長,市場影響力不斷增強。主要體現在如 下各方面:
1)業務規模的不斷增長,根據藍皮書對 14 家主要銀行的調查顯示,2014 年,我國信用卡新增發卡量 6400 萬張,累計發卡量達 4.6 億張,比年初增 長17.9%,人均持卡量達0.34張;交易總額為15.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6%, 交易總額占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 58%, 較 2013 年提高了 4.1 個百分點;
2)根據美國的發展經驗,其發達的信用評價體系主要基于信用卡的使用和 相關記錄,因此我國信用卡的發展有利于個人征信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我們 認為信用卡的廣泛使用會受到政策的鼓勵;
3)我國信用卡的發展還處于低級階段, 美國年均的信用卡消費在 1.5 萬美元左右,我國與之相比較還存在較大差異。
我們認為工商銀行的信用卡業務總體領先于同業,主要體現為:1)工商銀 行的市場占有率位居全行業首位,達到 21.9%,同時,卡片消費額度市場占 有率也達到 12.3%,領先于同業;2)工商銀行在國內有極大量的客戶基礎, 同時工商銀行有大量的中高端客戶,有助于未來信用卡事業的發展;3)通 過同業分析我們得知,工商銀行在信用卡業務的主要競爭對手來自中行和建 行,中行的主要優勢在于高凈值客戶較多,而且海外信用卡消費成為主要增 長動力,而建設銀行主要通過國內高凈值客戶和促銷拓寬相應業務,我們認 表為隨著未來工商銀行國際化的加強,國外信用卡消費額會有所上升。
四大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對比
其他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
工商銀行私人銀行業務結構
銀行盈利能力與 GDP 高度相關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