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網絡借貸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預測
2016/9/4 10:53:2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網絡借貸行業交易規模突破8000億人民幣,較上一年增長248.2%。未來幾年內,網絡借貸行業仍將保持一定規模的增長,至2019年前后,網絡借貸行業交易規模有望突破達到3.7萬億人民幣。2012-2019年中國網絡借貸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網絡借貸行業交易規模突破8000億人民幣,較上一年增長248.2%。未來幾年內,網絡借貸行業仍將保持一定規模的增長,至2019年前后,網絡借貸行業交易規模有望突破達到3.7萬億人民幣。
2012-2019年中國網絡借貸行業交易規模
2015年我國網絡借貸用戶規模達3970.1萬人,其中活躍用戶人數達681.3萬。隨著網絡借貸行業的進一步發展,用戶教育工作的逐步擴展和深化,網絡借貸行業的活躍用戶數占比還將進一步提高,至2018年,將達網絡借貸用戶規模總數的31.5%。
2014-2018年中國網絡借貸用戶及活躍用戶規模
數據顯示,雖然在中國當前消費類與非消費類網絡借貸的交易結構中,非消費類交易規模占據了其中的大部分,然而消費類交易規模將在未來有著更大的潛力。
2012-2019年中國消費類與非消費類網絡借貸交易規模
我國網絡借貸用戶在考慮更換貸款渠道時,有22.3%的人最看重其利息及手續率是否更低,而該渠道是否是有政府牌照的正規渠道則排在第二位,占比17.3%。而最看重親友推薦的用戶在幾個用戶中占比最少,僅為7.6%。在普通網民之中,有17.5%的人選擇“很信任”和“非常信任”網絡借貸平臺,36.2%的人選擇了“不是很信任”和“完全不信任”,其余人選擇了“一般信任”。而在網絡借貸用戶之中,選擇“很信任”和“非常信任”網絡借貸平臺的人數達33.6%,也有15.6%的人選擇了“不是很信任”及“完全不信任”網絡借貸平臺,而剩下50.8%的人則選擇了“一般信任”。
數據表明,在中國網絡借貸用戶中,有29.8%的人月收入在3000-5000元之間,26.2%的人月收入在5000-8000元,此外,有3%的用戶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而有1.5%的用戶月收入則在30000元以上。在這些人中,占最大比例的人群是私營/合資/外資企業職員,達20.0%,其次是干部/公務員/事業單位職員,占比為16.2%。中國網絡借貸用戶人群中,占比最少的為學生和家庭主婦,分別為1.7%和0.9%。71.5%的網絡借貸用戶是已婚且有小孩的人士,而19.2%的用戶則為未婚人士。在網絡借貸用戶中,男性占據了78.7%。而在學歷統計中,59.4%的網絡借貸用戶為本科學歷。
中國網絡借貸發展趨勢:
趨勢一:合規化是必然趨勢
在2015年網絡借貸市場持續被爆出跑路事件后,越來越多的關于規范網絡借貸市場的聲音出現,政府也表示要將規范互聯網金融作為下一階段的重要工作內容,可以預計,網絡借貸的合規化將是必然的趨勢之一。
需要看到的是,政策對于網絡借貸市場的規范性要求是一件好事,市場中真正具有可持續盈利模式的企業將因此被自然甄選,民眾對于監管下的網絡借貸市場將產生更大的信任和安全感,更多的民間資金會更集中的流向甄選后的渠道。找到合規、可持續的盈利模式的網絡借貸企業將擁有未來。
趨勢二:規范與鼓勵發展并存會是最終的政策方向
金融體系是現代市場經濟國家最高階的財富分配體制,常與權力制度和權力分配體制緊密相連,例如西方大財閥對于歐美政治體制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在我國現代化進程中,讓財富分配體制愈加普惠,是政府的目標之一。一個普惠而生于草根、又充滿活力的金融體制,才能更好的匹配我國未來國家治理需要,從這個意義來說,新興的互聯網金融體系作為新鮮血液注入舊有金融體系,可以起到倒逼舊體制改革,從而提升整體經濟運行資金配置效率的重要作用。同時,還需看到,出于對民眾資金的保障的考量,愈來愈多的規范性制度的出臺將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趨勢三:網絡借貸的破局需要以互聯網金融模式的整體模式創新為依托
網絡借貸的困境需要以互聯網金融模式的整體模式創新為依托。而今的互聯網金融業態,雖然聚集了各類的資金供給和需求的信息,卻并沒有足夠的技術來對這些信息的質量進行甄選,更沒有足夠的約束機制和高效的違約懲戒來保障金融秩序的有序運行。
可以預計,當未來互聯網經濟已與實體經濟更加深度的融合,當網絡行為成為社會運行中的一個必然通道而不是可選或可替代的渠道,此時,線上的行業協會或社區論壇將更多的承接舊有社會的社會評價功能,甚至成為真實的經濟資源、金融資源的分配的途徑,而這些資源分配的依據,則是源自具有信息甄別能力、足夠體現參與者意愿、且分配原則與分配過程均透明的線上社區來完成。當然,在這種情況下,這類社區也可具有推薦或提供擔保的資質。
趨勢四:互聯網征信體系將為網絡借貸良性發展的重要技術保障
基于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互聯網征信體系,可以更好的打造網絡借貸行業的風險識別與定價能力,彌合因時間和空間的距離而產生的金融安全風險,使互聯網生態的優勢可以更好地與傳統金融相融合。
趨勢五:社會資金配置效率和商業要素的流動性將得以增強
我國政府文件多次提及:“增強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資金交易是整個商業運營的血液,而血流的穩定通暢則是保障整個機體——國民經濟良好運行的重要基礎。
理想的商業社會中,各商業要素得以低成本、快速的進行自由流動;理想的信息社會中,各種類別的信息同樣應更低成本、快捷且易于獲得;理想的組織治理中,各類人才能夠最快速、低群體內部交易的隨時集聚,并最大限度地發揮各類人才所長;理想的社會治理中,社會權力的分配和交替應當陽光、穩定、可控,社會治理最大限度的高效和有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