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媒稱中國電動車市場繁榮由政府主導 有經銷商騙補
2016/9/4 10:51:38 來源:財經綜合報道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德媒稱,根據官方數據,去年中國共售出331092輛電動汽車。根據國家的計劃,今年甚至將銷售70萬輛。據德國《法蘭克福匯報》8月29日報道,這與迄今在德國街道上行駛的幾德媒稱,根據官方數據,去年中國共售出331092輛電動汽車。根據國家的計劃,今年甚至將銷售70萬輛。
據德國《法蘭克福匯報》8月29日報道,這與迄今在德國街道上行駛的幾千輛電動汽車形成鮮明對比。僅在去年中國政府就為此提供了超過900億元人民幣的補貼。有媒體報道說,在今年4月的北京車展上有147款電動汽車或混合動力汽車被展出——比其他任何車展都多。
報道稱,世界最大汽車市場中國早就崛起為電動汽車的最大生產國。因此,一些專業(yè)人士已經把中國稱為電動汽車的主導市場——可能這是一個錯誤評價,盡管數字令人印象深刻:因為中國電動汽車的繁榮主要是國家主導的。捷實(上海)汽車咨詢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約亨·西伯特說:“看一下中國允許上路的電動汽車數量,就會發(fā)現,90%的此類汽車或大巴車被城市或社區(qū)購買。”
報道稱,中國政府大力推動電動汽車發(fā)展,主要有兩個原因:生態(tài)的和經濟的。一方面是讓很多中國城籠罩的霧霾,糟糕的空氣很大一部分是由汽油發(fā)動機產生的廢氣造成;另一方面,北京的官員認識到,盡管國家要求建立了幾十家合資企業(yè),但中國公司在內燃機技術方面沒有追趕上來。這方面處于領先地位的是奧迪、寶馬和戴姆勒,而不是吉利、奇瑞或華晨。電動汽車不需要內燃機。這是中國成為世界市場領導者的機會。
目前,北京為生產一輛電動汽車補貼大約8000歐元(約人民幣6萬元),為生產一輛電動大巴車補貼多達8萬歐元(約人民幣60萬元)。不同的城市可能還會得到其他不同補貼。在理想的情況下,一輛電動汽車得到的國家補貼加起來可能高達1.5萬歐元。因此毫不奇怪,過去出現了一系列欺騙事件。例如經銷商的銷售統計單中出現了數萬輛沒有制造出來的汽車,盡管如此,補貼還是被發(fā)放。
咨詢師西伯特說,即便供貨了的電動汽車也值得討論:“幾乎所有獲得補貼的汽車都是使用舊技術的廉價車型。這些電動汽車沒有哪輛是按照歐洲標準制造的。”存在的問題是:在紙面上目前流行的車型續(xù)航里程能達到大約200公里,但實際上幾乎很難達到這樣的水平。
迄今為止,無論如何只有很少中國人真正相信新技術。讓他們購買電動汽車的是實際考量。因為購買電動汽車不需要參與車牌競買或搖號。
西伯特說:“中央政府已經認識到,光靠補貼不能實現技術領先。”據說到2020年補貼政策將退出。
此外,北京給多家初創(chuàng)企業(yè)頒發(fā)了制造電動汽車的許可。這些企業(yè)在硅谷進行研發(fā),它們有時用德甲球員那樣的工資從競爭對手那里挖走工程師。(編譯/聶立濤)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