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研中心建議淘汰養熊業 中藥協要求收回報告
2016/8/6 10:24:56 來源:澎湃新聞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原標題:國研中心建議淘汰養熊業,被中藥協專委會要求收回報告并道歉)養熊業及相關的“活熊取膽”技術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此前(原標題:國研中心建議淘汰養熊業,被中藥協專委會要求收回報告并道歉)
養熊業及相關的“活熊取膽”技術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此前發布了一份《我國活熊取膽的現狀與養熊業傳略轉型的建議》調研報告,建議2020年后,通過發展替代技術、做絕育手術、發放財政補貼等方式,爭取在2035年甚至更早時間淘汰養熊業。
8月5日,一封落款為中國中藥協會藥用動物保護與利用專業委員會(下稱中藥協專業委員會)的函在網上流傳,這份函件稱,上述報告與新一屆政府大力支持中醫藥發展和剛剛通過的人大新修訂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即將通過的《中醫藥法》的大背景公然相悖。
在函中,中藥協專業委員會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建議,應該盡快采取補救措施,減少以及挽回這份報告對于國家社會、中醫藥行業以及廣大患者所造成的惡劣影響。中藥協專業委員會還要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明確收回報告,并向社會做出聲明與道歉,消除影響。
8月5日上午,中藥協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邱英杰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證實了這份函的真實性,稱該函已于8月1日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林業局等有關部門寄出。
針對中藥協專業委員會發函一事,澎湃新聞通過電話、短信,聯系上述調研報告的作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常紀文,但截至發稿時未獲回應。
國研中心:僅是學術研究不代表官方立場
7月25日上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在其網站上發布《我國活熊取膽的現狀與養熊業傳略轉型的建議》調研報告。報告指出,中國黑熊養殖數量總體過剩,行業規范性欠缺,替代技術研發緩慢,加上規模龐大,轉型面臨巨大挑戰。
報告參考域外轉型經驗,建議制定戰略規劃和近期行動計劃,2020年前,宜取締散戶養殖,促進養熊場重組,控制黑熊總量;提高養殖行業標準,對熊膽粉進行來源和用途管制;加大野外棲息地保護力度,打擊黑熊和熊膽粉的走私活動。2020年后,通過發展替代技術、做絕育手術、發放財政補貼等方式,爭取在2035年甚至更早時間淘汰該行業。
這份報告發布不久,就從該網站撤掉,但媒體依然注意到了這份報告。
隨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關于養熊取膽轉型研究的聲明》,稱調研是中立和客觀的,結論是建設性的。養熊取膽產業可否轉型取決于熊膽替代產品是否成熟和有效,取決于替代藥的研發與傳統藥的退出能否有效銜接。 即使條件成熟,轉型也是一個長期過程。轉型中,要給予飼養戶充分的補償,不能讓他們有所損失 。
聲明提別強調,該中心開展的僅是一項學術研究,不代表任何官方立場。
中藥協專委會:報告是對現有百余種含熊膽的中成藥的否定
雖然調研報告發布不久就撤下,但中藥協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邱英杰還是看到了這份報告。
他向澎湃新聞表示,國家大力支持民族醫藥發展,剛剛新修訂通過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對動物用藥予以肯定,明確了“對人工繁育技術成熟穩定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經科學論證,納入國務院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制定的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對人工繁育技術成熟穩定的野生動物的人工種群,不再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這一規定,為野生動物用藥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據。
邱英杰還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調研報告內容以偏概全,否定養熊產業,借取締人工養熊業取締熊膽粉,取締全部的動物藥,這是對我國已使用上千年、現有百余種含熊膽的中成藥的否定。
他還稱,目前國家林業局正在研究修訂關于黑熊養殖的行業標準,“新標準將會給這個行業帶來更高的門檻,黑熊養殖標準將更加嚴格,標準出臺后會淘汰部分不達標的養殖企業,使黑熊養殖行業更加健康的發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