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地價暴跌調查:深圳房價飆升 港地價狂跌七成
2016/2/21 8:38:0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近日,香港的阿華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他將香港的一套房產賣掉了。“香港的房價已經到頂了。”就在前兩天一則新聞引發大眾關注——“香港地價暴跌七成”“樓價創七年近日,香港的阿華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他將香港的一套房產賣掉了。“香港的房價已經到頂了。”就在前兩天一則新聞引發大眾關注——“香港地價暴跌七成”“樓價創七年最高跌幅”。另一方面,去年12月深圳一舉拍出8萬/平方米的樓面價,一手住宅成交均價已突破9萬/平方米。向來被貼標簽為寸土寸金的香港,與之僅有一界之隔的內地深圳呈現出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態勢,不禁讓人質疑,香港樓市還靠譜嗎?
地價與樓價齊跌
2月12日,香港地政總署公告顯示,春節后首次拍賣的一幅位于新界大埔區地段第221號的住宅用地,成交價為21.3億港元。公告顯示,該幅土地出讓面積為37696平方米,最高可建樓面面積為107100平方米。以此計算,樓面價僅為19880港元/平方米,土地的成交單價為56500港元/平方米。
此前不久,2015年9月2日,新界大埔區地段第226號的住宅用地,成交價為30.3億港元,土地面積為17121平方米,土地每平方米成交價高達176970港元。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同一地段地塊價格比之前下跌了近7成。
另據香港地政總署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11月4日和2016年1月25日,位于新界的兩幅住宅用地均因出價過低導致流拍。當時參加土地競拍的開發商有包括長實地產、恒基地產、新鴻基等在內的九大開發商,但所有報價均未達到香港特區政府的“底價”,因此政府決定收回土地。而此次土地的流拍也被市場認為是香港開發商對后市的態度開始轉向謹慎。
對此,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態稱,金管局需要時間來判斷香港房地產市場是否進入下行周期。但同時,陳德霖承認香港經濟面臨挑戰。
此番流拍和暴跌著實讓外界為香港樓市捏了一把冷汗。“新界跌價和流拍并不具代表性,媒體可能放大了這次事件對于香港地價的負面影響。”在接受采訪時,港人阿華向記者表示。
比起地價,房價更加引起香港市民關注,香港的房價自去年9月開始也是一路下滑。據中原城市指數(Centa-City Leading Index)數據統計,香港平均房價自去年9月份高點至今,也已下跌了11%。除此之外,香港樓市也在2015年第四季度創下了七年來的最高季度跌幅——7.5%。
“受到國內經濟的影響,香港經濟也開始走下坡路,現在的形勢非常不樂觀,香港人買房更加謹慎。”阿華向記者表示。
“雙辣招”限制了誰?
“香港人對經濟是相當敏感的,一有什么風吹草動就會采取措施。”阿華向記者表示。
與內地樓市十年來幾乎只漲不跌不同,香港樓市價格波動很大。阿華在香港從業二十多年間,香港樓市經歷了三次大的調整,分別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3年非典危機及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1997年那次最劇烈,幾乎是斷崖式下跌,樓價直接腰斬,最高的樓盤降幅達70%。而最近一次下跌是2008年,私人住宅價格跌入谷底而后開始反彈,至2012年底累計升幅達134%,創出香港樓市價格新高。”阿華說。
在阿華看來,2015年6~8三個月間香港樓價達到最高點后,此后已經開始緩慢下跌,進入2016年樓價下行已是不爭的事實。
有分析認為,內外雙重因素可能是造成香港樓市重挫的原因,一方面受內地及外圍經濟形勢不穩的影響,以及印花稅等調控手段的制約,來自香港外的購房需求將持續減少;另一方面,作為香港經濟支柱的旅游業及零售業已因旅客減少陷于寒冬。
“長期靠金融、地產和自由行來支撐香港的經濟已經開始頂不住了。”阿華認為,一直以來,香港經濟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