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油價下跌導致財富轉移 短期內上升動力不足
2016/2/4 8:46:0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新年伊始,國際油價延續去年跌勢,跌至11年來新低。油價連續下跌,對石油輸出國和消費國都帶來極大影響。有機構預測,國際油價將跌到每桶20美元的低位。2016年,新年伊始,國際油價延續去年跌勢,跌至11年來新低。油價連續下跌,對石油輸出國和消費國都帶來極大影響。有機構預測,國際油價將跌到每桶20美元的低位。2016年,國際油價有多大可能觸底反彈?
市格格局+美元升值+新能源替代短期內油價上升動力不足
黃曉勇:國際油價下跌主要是由全球石油供過于求的市場格局造成的。從供給方面看,2014年6月暴跌前,國際油價較長時間高位徘徊,全球石油勘探開發力度加大,一些原來不具開發經濟性的油井也被賦予了商業開采條件。近年,非石油輸出國組織國家產量增長較快,美國和加拿大的頁巖油、巴西海上石油等石油資源開發成功,全球石油儲量和產能快速增長。在需求方面,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石油需求增速大幅下降。英國石油公司(BP)統計顯示,2014年全球石油消費增長80萬桶/日,同比增長僅0.8%,顯著低于2013年140萬桶/日的增幅,特別是經合組織(OECD)國家石油消費同比下降1.2%。
除供需失衡外,全球新能源快速發展和核能復蘇,對石油消費形成一定替代。美元持續升值使以美元計價的石油價格也持續下跌。同時,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遲遲未能就減產達成協議,沙特等石油輸出國試圖以低油價打壓北美頁巖油氣,加上國際原油期貨市場操作使市場基本面因素被放大,油價進入持續下跌通道。此外,歐美部分解除對伊朗的制裁,使全球石油剩余產能和出口增長的預期進一步增強。
從中長期看,主要產油國仍將維持較高產量,石油需求較長時間內仍增長乏力。美元將保持相對堅挺,新能源的替代能力還將持續增強。這些因素在2016年不會顯著變化,因此總體看,短期內油價上漲乏力。
喬治·塞克曼:石油價格走低取決于三個基本要素:石油供應、石油需求和全球經濟環境。首先是石油供應。目前全球石油產量超出原先估計,OPEC并未采取供應管理措施,2015年底的石油產量較2014年平均水平增加3%。其次,隨著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長放緩,以及發達國家依然存在的宏觀經濟風險,石油需求預期疲軟。
隨著對可再生能源的重視以及各國降低生產能耗的要求,經濟發展對石油的需求也在降低,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正從能源密集型產業向服務產業轉移。自2000年以來,全球能源密集型產業對GDP的貢獻平均每年下降1.4%。《巴黎協定》的通過預示著,未來石油消費增長將進一步減弱。
然而,準確預測2016年的油價走勢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所有上述提到的因素在未來都有可能向任何一個方向發展。地緣政治事件,如中東局勢,將有可能導致更高或更低的石油產量。低油價有可能導致在交通運輸和取暖等領域重新大量使用石油,當然也可能是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加速礦物能源的淘汰。
奧蘭多·奧喬亞:今年北半球國家遇到暖冬氣候,使這些國家的原油需求量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也是影響油價的一個因素。預計2016年油價仍處于較低水平。受此影響,一些有利于增加石油產量的投資計劃將會繼續擱置。油價拐點可能到2017年才會出現。
阿列克謝·格羅莫夫:與2008年—2009年因國際金融危機導致的油價下跌不同,從2014年夏天開始出現的這一波油價下跌是供需不平衡的直接結果。當時國際石油日產量平均150萬到200萬桶,個別月份還達到每日300萬桶,遠遠超過實際需求。正是這一基礎因素決定了近年來國際石油市場走向。國際油價的走向取決于石油市場的供需何時恢復動態平衡。如果不平衡狀況繼續維持甚至擴大,那么油價還將進一步下降。未來三五年間,油價基本不可能恢復到每桶100美元的水平。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