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檔白酒業績回暖 廣東酒企借機突圍
2016/1/14 9:01:4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白酒業的“寒冬”是否即將過去,正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這邊廂,貴州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洋河股份等中高端白酒企業紛紛發布造好的業績“回暖”預告。那邊廂,白酒業白酒業的“寒冬”是否即將過去,正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這邊廂,貴州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洋河股份等中高端白酒企業紛紛發布造好的業績“回暖”預告。那邊廂,白酒業的“老大”,貴州茅臺的董事長又放言,中國白酒將進入中低速發展期。此外,面對乍暖還寒的形勢,此前一直處于二三線的粵酒又搞起了振興工程,欲借石灣等地理保護標示開打市場空間。
對此,廣東省酒類行業協會理事長朱思旭認為,預計2016年白酒市場將從啞鈴形結構向紡錐形演變,即高端市場和低端市場還將慣性下降,而中端白酒將有望保持增長。
高端白酒業績乍現回暖跡象
來自貴州茅臺2015年度經銷商聯誼會的數據,最先向外界透露了行業回暖的跡象。據茅臺集團、茅臺酒股份公司董事長袁仁國透露,2015年1-11月,茅臺集團實現銷售收入357億元(含稅),同比增長4%(其中茅臺酒銷量同比增長7.65%),利潤總額193億元,同比增長1.88%;上交稅金137億元;資產總額達1050億元,同比增長31%。
隨后,五糧液經銷商大會也透露出行業逐步向好的跡象,依照五糧液股份公司董事長劉中國的說法,五糧液2015年1月份-11月份,整體銷售實現了公司的預期目標,5大品牌均實現了同比增長。
此外,多家上市公司預披露的年度業績也讓處于行業寒冬中的白酒界人士看到了希望。瀘州老窖表示,預計2015年1月份-12月份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盈利13.373億元-14.96億元,同比去年增長52%-70%;洋河股份則預計去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上年變動幅度在5%到15%范圍內。
削減過剩產能成效已在逐步顯現?
在分析人士看來,2015年各地酒企減產停產以及減價促銷是促成部分高端白酒企業業績回暖的兩大因素。
依照此前公開的報道,2015年大部分山東的酒企因產品銷售不暢,企業處于停產狀態。在河南270家有證酒企中,已有三分之一的酒企停產。
此外,以五糧液為例,其就在2014年中旬推出的降價舉措,也對2015年的銷售起到了推動作用。依照當時的降價公告,其核心產品———52度水晶瓶裝五糧液零售價降幅超過30%。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目前的產量仍超世界需求。
釀酒產業“十二五”規劃中提出,截至2015年年末,我國白酒產能將達到960萬千升的目標。但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我國白酒行業累計產量已達1257.13萬千升。而據中商產業研究院公布的數據,即使在行業低速發展的2015年,1-10月我國累計白酒產量仍達1045.90萬千升。
互聯網+是不是出路?
面對移動電商對傳統產業的影響,多個白酒企業一度決議采取線上線下兩個渠道同時開拓的做法。不過,2016年開年傳統旺季即將到來之際,就有白酒企業開始高調維價。
繼1月4日,茅臺酒開出了今年首份經銷商罰單,對16家違約經銷商進行了處罰并作通報處理后,1月7日,四川省綿竹劍南春酒類經營有限公司也向消費者發表聲明,透露公司與四川壹玖壹玖酒類供應鏈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未建立業務合作關系。
特別是茅臺的做法,在外界看來,頗令人不解。其實就在2015年12月,茅臺高管還公開稱擁抱互聯網、大數據,要依托互聯網、大數據、云技術以及線下渠道資源,打造云商+互聯網平臺,打造一個集合集團和各子公司資源,集合物流公司、經銷商(專賣店)、營銷人員、顧客,整合線上線下渠道,加強茅臺云商平臺建設,實現銷售渠道扁平化,增加消費者與茅臺、商家,包括消費者之間的互動,利用“三微一端”,實現“一鍵購物”。
對此,有廣東酒企向南都記者坦言,之所以出現這一看似矛盾的現象,是因為:“白酒業目前還沒能很好地解決線上線下價格體系沖突的問題,在此背景下,國內傳統白酒企業幾乎沒有一家線上做得好的。”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