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改變光伏行業格局的“八個趨勢”分析
2016/1/1 8:58:4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2015年是中國光伏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年,年底光伏發電裝機規模有望突破3900萬千瓦,新增裝機規模和累計裝機規模均遠超其他國家。2016年中國光伏行業即將2015年是中國光伏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年,年底光伏發電裝機規模有望突破3900萬千瓦,新增裝機規模和累計裝機規模均遠超其他國家。
2016年中國光伏行業即將迎來“十三五”期間的第一年,行業能否取得良好開局,如何應對機遇與挑戰成為了每個光伏人十分關心的問題。頭緒雖有萬千,但是以下幾點需要重點關注:
1.中國政府堅定發展光伏行業信心
無論是2015年歷經艱苦談判后達成一致的巴黎協定,還是中國向聯合國提交的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文件,都彰顯了中國政府開展能源革命、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決心和態度。作為傳統化石能源代表的煤炭行業光環逐漸暗淡,以光伏行業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則迎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據政策層表示“十三五”期間,光伏發電年平均新增裝機容量有望達到2000萬千瓦,累計新增裝機容量預計可達1.5億千瓦。面對龐大的市場空間和政策利好,2016年光伏行業預計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2.光伏系統成本逐步降低,利好全行業發展
目前主要制約光伏行業大規模發展的主要原因是其高昂的系統成本,光伏發電必須依靠補貼才能保證效益。近年來,作為光伏系統造價中占比最大的光伏組件受原材料成本下降、技術工藝升級等因素影響成本逐年下降。基于目前光伏組件的創新研發結果,光伏組件成本處于較為確定的成本下降通道之中。此外,逆變器等設備市場競爭積累,導致其成本持續下降。隨著光伏系統成本的不斷下降,即使補貼在補貼未能及時到位的情況下光伏電能的競爭力也將逐步提升,最終實現光伏平價上網的目標。
3.弱化補貼依賴
用于支付可再生能源補貼的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缺口連年擴大,其主要原因是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未能實現應收盡收。雖然,2013年中國已將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標準提高至1.5分/kWh,但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規模增速遠不能滿足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補貼需求。
為弱化光伏行業對補貼的依賴,以價格倒逼光伏產業技術升級、成本下降,年末發改委再次下調光伏標桿電價0.02-0.1元/kWh。與陸上風電一并調整2016年和2018年標桿電價不同,此次調價暫未明確2017年后的光伏發電的標桿電價,體現了繼續扶持光伏市場發展的政策導向。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