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新電改 電價改革依然是主線
2015/12/11 8:35:0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新電改六大配套文件的主旨在于有序展開電價改革,最引發關注的是售電側開放,最大的亮點應該是以文件形式提出了優先發展清潔低碳能源。價格機制應當是新電改的核心,無論新電改六大配套文件的主旨在于有序展開電價改革,最引發關注的是售電側開放,最大的亮點應該是以文件形式提出了優先發展清潔低碳能源。價格機制應當是新電改的核心,無論是從要建立獨立輸配電價體系,還是從理清現有的電價交叉補貼,抑或是從要開展輸配電電價測算工作等,最終的目的都是要建立以市場為主導地位的電價新機制。因此,有理由認為電價改革依然是主線和利益調節杠桿。
電力供需關系變化促使電改提速
中國電力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形成一整套相對完備的電力供應體系,電力供應也從原來的貧乏到現在的供大于求局面的到來。中國經濟也實際上走出了一條工業化初期到工業化后期的獨特的道路,從電力經濟學的角度而言,中國經濟在后工業化階段的經濟增長將會遲緩,甚至可能有下滑趨勢。
這不是在唱衰中國經濟,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電能消費大國,經濟是唱不衰的。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電力經濟出現了一定的僵化,形成了若干個具有壟斷地位的小集體,相互間盤根錯節的利益關系,電力發展的天花板已經若隱若現。中國經濟后工業化階段的提前到來,制造業和房地產兩大支柱產業的增值空間受限,進一步致使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反映到電力需求上,就是電力社會需求量下滑。
電力供需關系的變化最直接的影響的是電力系統的收益。供大于求,電力企業的銷售收入、利潤及附加值就會減少。這對于新電改的執行而言,就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
價值機制改革,局面電價有可能上漲
電力利益格局的現狀是長期累積形成的,短期內難以形成公平合理的價值機制。
所提到的要建立相對獨立的電力交易結構,其相對性主要表現在依托現有電網企業的基礎條件實施,并且認可其中的交易人員可以是電網企業現有人員,因此在組件初期很難保證交易機構的獨立性。
其次是,輸配電價測算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從整體上看,長期處于壟斷地位的電網公司在輸配電系統的投資主體上是明確的,但是具體到地方,部分存在著投資主體不明確或者錯綜復雜的局面,關于輸配電價測算,怎樣是實際工作中確定哪些是不相關的、不合理的投資及成本費用,又怎么保證過程和結果的公平合理,還需要實踐的檢驗。
再者,如何利用電價改革中的電價杠桿保證公益性電力服務,以及定性電價補貼中的交叉現象的定性也需要一段時間。
從長遠上看,新一輪的電改工作改變電力原有利益格局的意圖明顯,其本質上還是要建立以市場為主導地位的價格機制,在電價改革中值得關注的是,由于局部利益的調整,有可能短期內出現局部電價上漲的可能。
售電側開放引關注,因直接關乎電價改革
售電側開放引發關注的原因在于,從目前的新電改可操作的層面看,售電側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最大的受益者是發電企業。發電企業可以獨立設立售電公司,和用戶達成購售電協議,從受益上去分析,電網公司是不會輕易退出售電市場的,售電側開放是允許了各自擁有資源的發電企業、電網企業在新的市場環境中展開競爭。
售電側引發關注的第二大原因,在于優先保障清潔能源發電政策支持下,售電側開放對于以風能、太陽能等產業的發展是利好,有可能緩解或改變“棄風”、“棄光”現象。
新電改意圖“拆分”,需求側市場空間凸顯
新電改六大配套文件如果能最終得到切實的執行,電力利益格局將會發生一定的變化,一家獨大的局面將有所改觀,收益也會呈現相對分散。
但是問題就來了,誰該承擔需求側的安全、可靠等問題負責到底?新電改六大配套文件要求優先發展那些清潔能源,又要保障公益性用電,諸如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物理特性限制了其發展,實則和保障公益性用電是矛盾的。
具體的將,需求側管理是要通過節約用電及負荷管理,也就是減少用戶的用電量及降低用戶的最大負荷。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導致電力供應不足,出現不同程度的缺電,其電力的需求側管理主要包括能效管理、負荷管理、有序用電等內容,實際上是一種被動的管理模式。
新電改六大配套文件的執行,對于需求側而言,有了與供給側“談判”的機會,再加上投融資環境的改善,需求側也不再是單純的需求側,也可以變成供給側,甚至出現雙端供電。
其實,新電改六大配套文件,說的直接一些,無外乎一個“錢”字。在電力供大于求的局面下,如何先把蛋糕分均了再說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