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30年中國核電“核循環+快堆”模式將成型
2015/11/5 8:33:1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在民用核能發展的幾十年時間里,對于核電發展利弊得失的種種討論一直未曾停止,其中熱堆乏燃料如何處置往往成為關注的焦點問題。如果一直爭論而沒有實踐,顯然是無法得出在民用核能發展的幾十年時間里,對于核電發展利弊得失的種種討論一直未曾停止,其中熱堆乏燃料如何處置往往成為關注的焦點問題。如果一直爭論而沒有實踐,顯然是無法得出有效結論的。正因如此,法國通過40多年來的閉式核燃料循環實踐得出的階段性結論才顯得可貴。
在核電發展的過程中,中國與法國進行了深度的合作,對于乏燃料管理方式也選擇了世界上已經具有工程經驗的“核燃料閉式循環”路線。據了解,為了打造成熟的核燃料閉式循環體系,滿足核電發展需求,中國采用了自主研發與國際合作相結合的舉措。其中,作為國際合作代表項目的“中法合作核循環項目”計劃在2020年開工建設。
中法合作核循環項目滿足階段性乏燃料處理需求
根據規劃,到2020年,中國在運裝機將達到5800萬千瓦,屆時對中國乏燃料安全管理將產生很大的壓力。對此,一是要積極建設乏燃料集中離堆貯存設施作為緩沖;二是要加快乏燃料核循環能力建設。
通常情況下,熱堆的燃料棒每隔18~24個月就需要更換一次。使用過后的乏燃料如果不進行處理,一是會造成鈾資源浪費,二是未處理的乏燃料放射性衰變周期太長。但是經過核循環處理之后,不僅可以制造混合氧化物燃料(MOX燃料),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而且同時還可大大減少高放廢物量。
發展核循環能力具有種種好處,同時目前核燃料閉式循環方向也已經過數十年驗證。因此,作為中國唯一具有核工業全產業鏈能力的中核集團將核循環作為了企業戰略發展的重點和新興產業,并成立了中核瑞能科技有限公司,專門負責核電站乏燃料離堆貯存與商用核循環等任務。
9月23日,中核集團組織召開了中法合作核循環項目推介會。該項目計劃于2020年開工建設,建成后每年可以處理800噸國內核電站乏燃料,中國商業核循環能力將大幅提升。據介紹,該項目將參照法國阿格核循環廠,并結合技術進步和中國實際情況進行改進優化。該項目由中核集團負責建設,法國阿海琺集團承擔總體技術責任。項目占地3平方公里,由國家乏燃料處理處置專項基金投資,總投資超過千億。
除了具有核循環能力之外,該項目還將建設乏燃料離堆貯存中心,一期貯存能力為3000噸,對核電站卸出的燃料進行集中貯存與后期管理,讓核電更安全。同時,將高放廢液玻璃固化,實現高放廢物長期管理的固有安全,讓核電更清潔。中法合作核循環項目計劃2030年左右建成,建成后中國將形成商用的大規模核循環能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