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能源結構持續惡化原因分析:能源產能過剩引關注
2015/8/21 8:33:1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據中國經濟周刊報道,我國能源產能過剩問題越來越引起關注。目前不僅水電棄水、風電棄風、光伏發電難入網,而且火電、核電機組利用小時數持續下降。表面上看是電力市場疲據中國經濟周刊報道,我國能源產能過剩問題越來越引起關注。目前不僅水電棄水、風電棄風、光伏發電難入網,而且火電、核電機組利用小時數持續下降。表面上看是電力市場疲軟,深入分析,產能過剩準確地反映出當前我國電力問題的本質矛盾。
我國能源結構持續惡化的態勢明顯
目前,對于我國的電力產能是否過剩,在社會上存在爭論。筆者認為,有人不愿意承認電力產能過剩,可能有如下原因:
其一,因為我國的電網企業是電力行業中的強勢群體,對電網來說,如果可選擇的備用電源越多,電網的安全性越高,同時效益越好,電網的相對地位也越高。所以,現行的體制決定了電網愿意讓電力產能相對過剩。其二,某些地方政府和企業的投資驅動,還希望能批準建設更多的火電項目,所以,他們當然不希望有人說電力產能已經過剩。其三,如果承認產能過剩,就說明相關政府部門的管理工作沒做好,同時還要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所以,一些政府部門也不愿意有人說我國的電力產能已經嚴重過剩。因此,只有身受其害的發電企業普遍承認電力產能嚴重過剩,但他們的聲音很微弱。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發電量增速下降。其中以火電最為突出。1—6月份,全國規模以上電廠發電量2709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6%,增速同比則降低5.2個百分點。全國規模以上電廠火電發電量20879億千瓦時,同比下降3.2%,增速比上年同期降低7.9個百分點。
與此相對應的是,今年上半年,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1936小時,同比下降151小時,降幅同比擴大72小時。其中,全國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2158小時,同比下降217小時,降幅比2014年同期擴大191小時,與上年同期相比,共有27個省份火電利用小時同比下降。
雖然面臨相對電力過剩,但新增裝機規模同比增加,尤其火電仍保持較大在建規模。截至6月底,電源項目在建規模約17103億千瓦,比上年同期增加2363萬千瓦。其中,火電在建規模最大,為7686萬千瓦,水電在建規模4380萬千瓦,核電在建規模2737萬千瓦,風電在建規模2187萬千瓦。
根據各方面的信息,政府的審批權下放之后,各省份核準火電的建設速度明顯加快。據悉,已經獲得核準的火電規模,超過1億千瓦,等待審批的還有1億千瓦。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國能源結構持續惡化的情況已經十分明顯。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季節性用電高峰難挽煤炭行業頹勢
- 下一篇:國內煤企如何應對進口煤炭的價格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