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2P走向垂直細分,哪條是通向羅馬的坦途?
2015/8/8 8:33:2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P2P起源于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教授。1976年,尤努斯教授在孟加拉國的鄉村調查中,將27美元借給了42位貧困的村民,以支付他們用以制作竹凳的文/申磊
P2P起源于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教授。1976年,尤努斯教授在孟加拉國的鄉村調查中,將27美元借給了42位貧困的村民,以支付他們用以制作竹凳的成本,由此開啟了小額貸款之路。2005年,英國的Zopa率先利用互聯網技術,將這種個人對個人的借貸模式放到網上。后來美國的LengdingClub將其發揚光大,并通過這種模式成功在紐交所上市。
中國的P2P行業起步也不晚,早在2006年前后,國內第一批平臺就已經成立,經歷了近10年的發展,今天P2P已經不僅僅個人信貸,通過和泛金融機構的合作,已經進化出了P2B、P2N、P2C、P2G、P2A等等眼花繚亂的種類。
然而,不論如何進化,其金融的本質沒有改變,真正決定P2P平臺生死的還是后端對接的資產。
信用貸款
純粹的信用貸款是最早出現的P2P模式,也是最常見的一種模式。
早些年,因為沒有抵質押物做反擔保,僅僅通過網絡審核借款人資質,壞賬率極高,一度成為“老賴”的天堂,局部壞賬率曾高達15%。
后來引入了“風險準備金”的模式,根據這些年積累的數據和經驗,對每個項目都計提風險準備金,套用保險的大數法則給信用貸款披上了一層保護殼,大大降低了風險。
然而由于純信用貸款違約成本較低,國內的征信體系不完整,業內除了幾家大平臺外,壞賬率一直難以控制。
企業經營性貸款
P2P在中國的第一次進化就是P2B——企業經營性貸款。
企業經營性貸款其實是借鑒了擔保公司與銀行合作的模式,只不過銀行的角色由P2P來取代了。在500萬到3000萬之間,銀行缺乏作業的動力,P2P在額度上彌補了銀行留下的空缺。
不過相比個人借款,企業經營性貸款的額度較大,所以其審核周期較長。客觀上講,這對P2P平臺的風控能力要求很高,對借款企業所處行業、經營狀況、財務流水、債務明細、反擔保措施、企業實際控制人道德水平等等都要有全方位的考察。
雖然借款人主觀違約的幾率很低,但是客觀的經濟環境,所處行業的發展,都充滿了不確定性。另外加之其額度大,只要出現一筆壞賬,影響就非常大。另外,反擔保中上千萬的房產,處置起來也很費勁。
車貸、房貸
企業貸款額度太大,個人借款違約率太高。如果把企業借款中的反擔保模式運用到個人借款中呢?這就是車貸、房貸的雛形。這也是目前P2P在中國較為成功的一種嘗試。
事實上,車貸房貸這種模式,銀行做了很多年,壞賬率一直不高。因為有了車輛和房產做抵押,違約成本高,主觀違約的幾率大大降低。另外,成熟的車輛和房屋管理系統,為車貸房貸這種金融服務,提供了除央行征信外另一個維度的可靠信息,也同樣有利于風控。
對于車貸而言,二手車市場處在一個上升期,市場需求使得資產流通性極強。另外,由于其額度小,價值公允,很容易作為一種標準化的資產流通。即使發生壞賬或逾期,車輛也能輕松處置。同時,對于汽車價值評估體系成熟,公允的價值使得授信額度很容易標準化,這也降低了壞賬的風險。
相比于車貸,房貸也具有同樣的優勢,不足之處在于流通性稍差,尤其是三四線城市的房產處置難度較高。由于額度比車輛大,如果出現壞賬,對流動性也會是一個不小的威脅。
但總體而言,車貸和房貸是目前P2P最好的切入點。
股票配資
有成功的例子,自然就有失敗的例子。進化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極端的做法,導致結果不如人意,股票配資就是P2P進化史上不怎么成功的一次。
對于股票配資通俗的解釋,就是借錢炒股。在市場行情穩定時,股票配資業務風險很小。一來,資金處于證券公司和銀行的雙重監管下,不可能挪用;二來,系統的強制平倉機制使得資金損失的概率極小。因此,股票配資業務在民間已有十幾年的歷史。
但是,股票配資有一個最大的“敵人”——國家。一直以來,國家對于場外配資業務都很反感,因為其嚴重擾亂了證券市場的穩定。國家也出臺各種政策禁止場外配資。在屢禁不止的情況下,國家終于在6月中旬開始強制下拉,意圖擊穿配資平倉線,并還市場一個穩定。結果不想,平倉線擊穿后股民的信心也隨之被擊穿,股市并沒有迎來國家期望的反彈和穩定,而是伴隨著巨額資金的踩踏效應,呈現了近期股市跳水式的暴跌。
在這種開盤一字跌停的情況下,配資平臺的系統是沒有機會平倉的。
除此之外,股票配資業務缺乏連續性,停盤等其他不確定因素也使得股票配資資金的使用周期難以預料,難以保證資金有效利用。
融資租賃
自從P2P通過與金融機構合作出現企業經營性貸款后,傳統金融機構似乎也發現了P2P這塊新大陸,開始尋求與P2P的合作,融資租賃就是又一個進化方向。
簡單來說,融資租賃可以理解為企業級的消費分期,不過消費物主要是供企業經營的生產設備等。
由于設備的所有權歸融資租賃公司,即使出現壞賬也有實物變現,風險較小。對于不良資產的處置,除了變賣一途外,還可以收回設備,轉租給其他企業,也不失為一個合理的處置方式。
不過問題也同樣存在,對于這種專業性極強的設備,市場的需求往往不大,真的到了要通過資產變現的時候,到底能多快回收,變現后的剩余價值還有多少,都是一個不確定因素。另外關于設備損壞維修等問題,也不容忽視。
未來
P2P行業在中國發展到今天,似乎已經不簡簡單單是“網貸”二字可以概括的了。與國外成熟的金融體系相比,國內的金融環境還顯得很稚嫩。這就是所謂的P2P行業發展的結構性紅利,但毫無疑問,這個紅利是有時間窗口的。
社會對于P2P行業從鄙視,到驚嘆,再到今天的各路資本瘋狂涌入,留給這個行業野蠻廝殺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尤其是近期央行聯合十部委共同發布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出臺,給P2P行業的發展指出了明確的方向。
未來,對于P2P平臺來說,走出一條符合自己發展的道路,找到最優化的資產配置,或許才是能在這個行業脫穎而出的大道。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