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京東/國美/蘇寧盈利能力比較分析
2015/6/10 8:35:0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線上開放平臺對比:京東開放平臺較早,GMV 規模遙遙領先京東:2010 年12 月,京東推出開放平臺,平臺GMV 爆發式增長,年復合增速高達226%,2014京東、國美、蘇寧盈利能力比較
線上收入及增速對比:京東繼續拉開領先距離
線上開放平臺對比:京東開放平臺較早,GMV 規模遙遙領先
京東:2010 年12 月,京東推出開放平臺,平臺GMV 爆發式增長,年復合增速高達226%,2014 年開放平臺GMV 約為1517 億元,商戶數約6 萬家;
蘇寧:2013 年9 月,蘇寧推出蘇寧云臺,2014 年蘇寧開放平臺GMV 約為32 億元,商戶數約1.1 萬家;
國美:2014 年9 月,國美推出開放平臺,未來國美在線戰略:線上線下供應鏈銜接,大力發展電器品類直營化+非電器品類平臺化;線上戰略目標:未來3 年GMV 年復合增速100%+。目前國美生態圈粉絲包含1.3 億會員+1.2 萬家供應商+1 萬商戶+10萬員工(包含非上市)及其粉絲社交圈。
毛利率對比:京東逐步提升,蘇寧、國美基本持穩
京東:開放平臺業務爆發式增長,2011 年至2014 年,京東毛利率進入快速上升通道,未來隨著開放平臺業務、互聯網金融業務、精準廣告業務、O2O 業務、云服務業務、大數據業務、物流服務占比不斷提升,京東的毛利率穩步提升是大概率事件;
蘇寧:2013-2014 年,線上線下融合,2014 年2 季度,毛利率為2009-2014 年的最低點,在融合通暢之后,蘇寧云商毛利率有望保持平穩,未來隨著開放平臺業務、物流業務、金融業務的發展,毛利率將逐步提升;
國美:2012 年行業景氣度低+國美內部調整,2012 年2 季度,國美毛利率為歷史最低點;2013 年開始,國美逐步增大差異化商品占比,保持毛利增長動力。
蘇寧:公司持續加大品牌宣傳、營銷推廣等方面的投入,加強人員薪酬激勵,公司費用率(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大幅提升,作為后來傳統電商行業追趕者,以及互聯網零售的先行者,未來蘇寧費用率仍將在高位運行。
國美:2013 年,國美加大集團內費用管控,尤其在租金及人員薪酬方面,2013 年費用率水平相比2012 年顯著下降;2014 年各項費用率基本與2013 年持平;但未來隨著公司加大對電商的投入,我們認為,國美在品牌營銷及人員薪酬方面將有大幅提高,整體費用率(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將在未來有一定的而提升。
租金費用占銷售收入比重:2009-2014 年,蘇寧低于國美,這與蘇寧一部分門店屬
于自建店有關,隨著公司門店資產證券化,未來租金占比將大幅上升。
銷售費用中工資、薪酬占銷售收入比重:2009-2014 年,由于加大引入電商人才,工資體系逐步對標互聯網企業,蘇寧云商該比重持續提升。國美采取保守的下線策略,薪酬費用占比自2012 年始逐步下滑。
廣告費用占銷售收入比重:2009-2014 年,蘇寧云商加大電商流量引進,加強電商品牌宣傳,該比重持續提升;國美采取保守的線下策略,線上廣告投放趨于保守,
廣告費用占比在2012 年達到高點之后逐步下滑。隨著國美電商發力,未來這一塊將進入上升通道。
蘇寧、國美凈利率對比
第一階段:2009-2012
國美:2009 年-2012 年,國美在控制權之爭,經營路線出現分歧的背景下,盈利能力大幅下滑,2012 年2 季度凈利率達到最低點。
蘇寧:2009 年-2010 年,蘇寧凈利率優于國美,2011-2012 年,蘇寧戰略轉型,在電商上面持續燒錢,凈利率持續下滑。
第二階段:2012-2014
國美:2012-2014 年,國美結束內耗,確定新的戰略規劃,關閉虧損門店,優化門店結構。強化供應鏈,增加新品類和差異化產品,在電商上,采取保守戰略,凈利率逐步上升。
蘇寧:2012-2014 年,蘇寧提出全渠道互聯網零售模式,線上線下同價,全品類經營,收購PPTV 布局電視端入口,一系列超前投入,公司首次虧損,凈利率進一步下滑,2014 年4 季度依靠門店資產證券化實現扭虧為盈。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