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是電信業轉型成敗試金石
2015/5/9 8:35:2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互聯網+戰略正在快速上升為國家意志。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日前在京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互聯網+”專項行動計劃,工信部正聯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加互聯網+戰略正在快速上升為國家意志。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日前在京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互聯網+”專項行動計劃,工信部正聯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加緊編制相關規劃。今年兩會,國家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工業轉型升級。電信業作為互聯網產業的龍頭,無疑是推動“互聯網+”戰略實現的基礎力量。
互聯網是一個巨大的基礎設施。中國改革開放30年間,最大的變化是基礎設施的變化,包括電力、交通、高速公路、整體的治理環境、法律環境等等,使得企業在全球的競爭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在“互聯網+”實現的產業鏈營造上,電信業作為網絡平臺的基礎提供者的作用更為關鍵。當然,面對“互聯網+”帶來的機會,電信業僅僅滿足于網絡平臺管道的提供,顯然是無法繼續引導整個產業的融合發展,因此,“互聯網+”客觀也要求電信業必須在傳統網絡管道基礎上加快邊界創新。
長期以來,電信運營商作為基礎互聯網企業,與互聯網應用企業最大的不同在于,運營商只是與客戶在網絡管道層面上的互聯,沒有真正實現客戶需求關系的互聯。運營商的客戶關系與互聯網應用企業的客戶關系相比,是相對膚淺的,既沒有平臺觀念,也不知道客戶究竟需要什么,基本是基于本網的客戶各自為政。這種狀態下,運營商的商業模式相對互聯網企業一直偏于保守,缺乏靈活性。
與此同時,互聯網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加快實現技術與商業的融合,每天都在創造新的商業模式。以星巴克為例,其在中國通過手機APP以及以微博、微信為主的各類社交媒體和消費者連接的平臺,坐擁200多萬粉絲,在中國的門店數目1200個,并且以每18小時新開一間門店的速度迅速擴張。這種快速擴張主要得益于其與互聯網融合的第四空間策略。事實上,實施數字化、網絡化戰略,依靠互聯網創造的新商業空間,已經成為全球領先企業共同的成長基因。
美國《時代周刊》曾經做過一項調研,要測試對象在每天上班所帶“錢包和手機”或“午餐和手機”之間進行二選一,結果顯示,44%的人選擇手機而不是錢包,66%的人選擇手機而不是午餐;另外,68%的成年人稱他們睡覺時會將手機放在床邊;89%的人說他們每天都離不開手機。可以說,對經濟而言,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趨勢釋放了可以釋放的所有潛力,并和傳統的渠道一起,推動經濟起飛。這就是為什么我國國家層面都在全力動“互聯網+”戰略落地的決策依據。
當前,運營商互聯網思維深化速度緩慢,而另一方面,互聯網企業已開始跨越運營商加快尋找機會掌控產業主導權,互聯網企業自己建立IDC中心、自建WiFi網絡的案例頻出,這對電信業都是巨大的挑戰。如果不能主動以互聯網的方式面向用戶、創新市場空間,電信業在“互聯網+”面前未必永遠都是第一推動力,而一旦喪失這種能力,運營業的轉型無異于失敗。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