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國公司對中國稀土產業的影響及對策分析
2015/5/7 8:36:0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我國稀土行業市場結構概況我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產、應用和出口國,以占世界23%的稀土資源承擔了世界90%以上的市場供應。我國稀土產業的市場結構特點如下:我國稀土行業市場結構概況
我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產、應用和出口國,以占世界23%的稀土資源承擔了世界90%以上的市場供應。我國稀土產業的市場結構特點如下:
惡性競爭的局面趨于好轉。我國稀土產業的市場集中度不斷上升,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發展過程中,從縱向進行比較的市場集中度;二是國際同行業間,從橫向進行比較的市場集中度。
從縱向來看,相對于鋼鐵、石油,稀土產業是一個較小的行業。2013年,稀土行業實現營業收入769億元,利潤77.4億元。由于歷史原因,過去我國稀土產業結構不夠合理,產業集中度低,企業眾多,是價格的接受者而非制定者,產業鏈上中下游的各個環節存在不同程度的惡性競爭。上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只有少數幾家稀土礦和稀土冶煉分離企業,市場集中度很高,隨著稀土生產技術的擴散,稀土探礦權和采礦權一度超過400個,稀土企業迅速擴展到200多家。經過重組整合,到1998年稀土探礦權和采礦權整合為215個。到2012年,只保留了稀土探礦權10個、采礦權67個。2014年,國家公示了工業行業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企業名單,涉及稀土企業28家、稀土冶煉分離產能10.75萬噸;不僅稀土冶煉分離產能嚴重過剩,稀土功能材料產能也呈現結構性過剩,下游稀土新材料和終端應用產品中高端產品不足、低端產品過剩。例如,我國稀土永磁材料產能已經超過30萬噸,年產量僅為8萬噸左右,產能嚴重過剩。
從橫向來看,在稀土中上游行業,美國綜合性的稀土生產企業只有鉬公司一家,澳大利亞從事稀土精礦生產的只有萊納公司一家,法國則是羅地亞電子與催化劑公司,日本的稀土材料生產也集中在少數幾家公司,其他還有奧地利、巴西、加拿大、印度等十幾個國家,每國有1至3家稀土知名企業,主要生產稀土功能材料和深加工產品。
跨國公司加劇了我國稀土產業內部的過度競爭,除我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在其國家內部稀土產業高度集中,在國家間稀土產業則是壟斷競爭的格局。目前我國稀土企業仍然偏多,產業的集中度偏低,由于過度競爭和地方性行政壟斷,影響了我國稀土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市場績效。
稀土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市場集中度不同。市場集中度是對整個行業的市場結構集中程度的測量指標,用來衡量企業的數目和相對規模的差異,是市場勢力的重要量化指標。經常使用的集中度計量指標有行業集中率(CRn指數①)和赫芬達爾—赫希曼指數②。但是,赫芬達爾—赫希曼指數需要有全行業所有企業所占市場份額的數據才能計算,在實踐中運用不多。
稀土產品按照在整個稀土產業鏈各個環節中的特征,可分為中上游的稀土原材料產品、稀土深加工產品和下游稀土功能性產品。2008年,我國稀土中上游產品的CR4為29.6%,隨著稀土企業加速整合兼并重組,市場集中度迅速提高,2013年達到55%。
稀土中上游產品又分為輕稀土產品和中重稀土產品。國家對稀土中上游產品實行指令計劃管理,按照 2014年稀土礦開采控制指標分配情況計算,輕稀土產品CR4達到81.9%,中重稀土產品CR4為23.2%。根據美國經濟學家貝恩(1959)和日本通產省對產業集中度的劃分標準,將產業市場結構粗分為寡占型和競爭型兩類,輕稀土產品屬于寡占型產業市場結構,中重稀土產品屬于競爭型產業市場結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2015年5月6日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
- 下一篇:2015年5月螺紋鋼價格走勢預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