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遭巨額反壟斷罰款 高通仍將深耕中國市場
2015/4/3 8:34:0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導語:英國《金融時報》網絡版今天撰文稱,雖然剛剛遭到反壟斷處罰的重創,但高通很快就重新振作起來,希望繼續推進中國市場的業務發展。以下為文章全文:高通不久前剛剛導語:英國《金融時報》網絡版今天撰文稱,雖然剛剛遭到反壟斷處罰的重創,但高通很快就重新振作起來,希望繼續推進中國市場的業務發展。
以下為文章全文:
高通不久前剛剛遭到中國政府的反壟斷處罰,不僅被迫下調專利授權費,而且遭到61億元人民幣(約合9.75億美元)的重罰。
如今,該公司正在努力向中國政府以及小米、聯想和華為等中國企業證明自己的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高通去年260億美元的營收有一半來自中國,而上述三大中國企業也都是該公司的客戶。
高通總裁德里克·阿伯利(DerekAberle)的主要擔心是,他們發出的種種信息并沒有傳到對方耳中。
“我們從反壟斷案中吸取的教訓是,我們之前可能沒有展開足夠的互動。”他在參加博鰲亞洲論壇時說。正因如此,他今年首次參加博鰲亞洲論壇也就不足為奇——外國企業通常都會借此機會與中國的政商領袖展開溝通——而高通也首次成為博鰲亞洲論壇的贊助商。
在去年剛剛新開了一座工廠后,高通又在福建省開工建設一座新的半導體工廠,希望以此幫助中國發展本土半導體行業。
高通的這一系列舉措都是為了恢復其在中國的正常運轉。在此之前,該公司曾經因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和專利收費過高而遭到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重罰。
“我們對最終結果的某些方面感到失望。但我不會對程序本身發表評論。”阿伯利說。
高通為此制定了一系列計劃,其中之一就是重新在中國收取專利費——在此之前,由于反壟斷案帶來的不確定性,已經有很多廠商延期支付了費用。該公司曾經對分析師表示,中國近年約有2億部手機未能遵守專利協議,大約有價值數億美元的專利費尚未達成一致且未能支付。
“調查現在已經結束,我認為我們現在需要催促廠商執行協議。”阿伯利說。
他還在努力避免中國的反壟斷調查引發多米諾效應——就在上月,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也就高通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一事展開調查。
“由于此次調查很高調,所以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和其他的競爭監管者可能向我們詢問一些問題,了解中國的狀況。這完全在意料之中。”阿伯利說,“所以我們正在與他們互動,回答他們的問題。”
分析師表示,由于高通針對3GCDMA和4GLTE技術收取的專利費過高(在行業內屬于最高水平,達到手機批發價的5%),導致該公司成為了監管者的打擊目標。
美國投資銀行SanfordBernstein分析師斯塔西·拉斯岡(StacyRasgon)表示,高通之所以能收取如此高的專利費,是因為他們擁有有利的技術地位和一流的律師,而且20年前就簽訂了協議。
但他補充說:“但他們今天不太可能繼續復制這種商業模式。”
北京電信咨詢公司BDA總經理鄧肯·克拉克(DuncanClark)說:“高通一直都在中國面臨危險:中國可能憑借自己的龐大規模擊破高通的知識產權盔甲。”
但反對高通的人卻認為處罰過輕。“他們并沒有受到制度的沉重打擊。”行業游說團體手機中國聯盟主席王艷輝說。他認為,此次處罰對高通的商業模式傷害很小,而不到10億美元的罰款相對于該公司高達300億美元的現金儲備而言也不值一提。
與此同時,中國為高通貢獻的營收比例還有可能增長。其中一個新增來源便是中國移動,該公司剛剛改用了采用高通技術的無線標準。
中國移動去年新增1億多部4GLTE設備,2015年還計劃增加2億多部。
但高通在中國以外同樣面臨著機遇。隨著小米、聯想和華為紛紛開展國際化擴張,高通的專利也可以保護他們在本土市場之外免遭訴訟。當小米去年在印度遭到愛立信起訴時,采用高通芯片組的手機就被排除在外,因為高通已經獲準使用愛立信的專利。
“這是我們的一大重點,幫助中國廠商打造出口業務。”阿伯利說。
但高通對中國過度依賴的風險已經暴露無遺。很多美國科技公司過去一年都在中國相繼受挫。微軟也因為類似的反壟斷官司遭到處罰,而尚未最終敲定的政府網絡安全法律,也有可能最終要求國外IT廠商在硬件中安裝后門。
然而,阿伯利仍然很樂觀:“對我們來說,調查已經結束,我們正在擴大合作。”
高通意識到,最好的戰略不是阻礙中國增長,而是與之一同增長,并盡可能提供幫助。
“當前的矛盾在于,如果過度打擊高通,本土廠商就會受到連累。”BDA的克拉克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