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炭工業發展預測:2020年綠色高效煤礦產能達30億噸
2015/2/8 8:32:5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近日,中國煤炭工業發展研究中心發布了《煤炭工業發展形勢及十三五展望》(以下簡稱《展望》),對未來我國煤炭工業發展進行了預測。《展望》指出,近十余年來我國煤炭工近日,中國煤炭工業發展研究中心發布了《煤炭工業發展形勢及十三五展望》(以下簡稱《展望》),對未來我國煤炭工業發展進行了預測。《展望》指出,近十余年來我國煤炭工業取得了長足進步,行業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煤炭產能過剩嚴重,煤炭經濟運行形勢嚴峻。“十三五”期間及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煤炭行業仍將面臨中高速增長常態化、能源需求強度下降、能源結構低碳化發展、煤炭開發和利用環境制約增強等不利因素。面對新形勢和新變化,煤炭工業應認真貫徹落實“十八大”以來有關會議精神和戰略部署,深入推進煤炭領域革命,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煤炭產業結構顯著改善
從本世紀初起,我國逐步走出亞洲金融危機的陰影,國民經濟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煤炭供應區域性和時段性緊張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展望》顯示,“十五”期間,國務院作出了建設大型煤炭基地的重大決策,出臺了《國務院關于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極大地促進了煤炭產量持續快速提升。2000~2010年全國煤炭產量年均增加約2億噸,年均增長8.9%。近兩年增速下降,2013年全國煤炭產量36.8億噸,同比增長0.8%,占世界煤炭產量的47%;比2000年增加23億噸,占世界煤炭產量增量的72%。
同時,近年來,我國煤炭產業結構得到了顯著改善。“十一五”以來,國家以大基地、大企業、大煤礦建設以及淘汰落后產能為重要抓手,加快推進煤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顯著的成效。2013年14個大型煤炭基地煤炭產量33.6億噸,比2003年啟動建設時增加20億噸,占全國比重提高了14個百分點,已成為我國煤炭供應的主體;煤炭企業數量由2000年的2.2萬個減少到2013年的6300家,千萬噸級煤炭企業產量占全國的75%以上,產業競爭格局加快形成;年產120萬噸以上大型煤礦達到806處,產量23.9億噸,占全國總產量的65%,比2000年提高25個百分點;累計關閉小煤礦1.7萬余處,淘汰落后產能8.0億噸/年,煤炭生產進入現代化大礦生產時期,煤炭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
此外,煤炭工業另一個發展特點是開發布局西移加快。《展望》顯示,“十二五”期間規劃西部地區開工5.4億噸/年、占全國的73%,其中內蒙古、陜西、甘肅、寧夏、新疆5省區煤炭產量開工4.4億噸,占全國煤炭的66%。
產能過剩格局難以改變
我國經濟進入新階段,能源需求強度和增速下降,煤炭需求增速隨之放緩。《展望》預計2020年前能源需求年均增長3.3%左右,是前10年的一半,2030年前下降到1.5%~2.4%。2020年能源需求量達到45億~48億噸標準煤,2030年為55億~60億噸標準煤之間。
高效、清潔、低碳成為世界能源發展方向,天然氣和非化石能源加快發展,對煤炭擠壓效應逐步顯現。2020年以后基本依靠非煤發電機組增長即可滿足新增電力需求,非化石能源發電占用電量的比重將由2020年的26.7%提高到2030年的41.1%。而隨著環境容量制約因素的增加,煤炭發展空間逐步壓縮,推進煤炭清潔利用是大趨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