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電行業研發力度不減 厲兵秣馬正當時
2014/2/28 11:14:1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風電行業研發力度不減 厲兵秣馬正當時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已經不是新鮮的話題,但時至今日它從來都未曾遠離我們。在它的影響下,全球風電行業的日子都不好過,全球風能理事會最新報告顯示,2013年新增風電裝機35.5吉瓦,比2012年的增量下降了約10吉瓦。
當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開始時,風電行業紅火遍及全球。許多行業領先的風力渦輪機和零部件供應商的訂單爆棚。行業處于繁榮期,需求嚴重超出供給,“蘿卜快了不洗泥”,生產多少都不愁銷路,企業研發新產品的動力反而不足。
在經濟危機的最初幾年,風電行業受到的負面影響有限。而今,經濟危機爆發已5年有余,它給風電行業帶來的陣痛愈發凸顯。在經濟危機的影響下,一些歐洲國家財政赤字嚴重,紛紛削減對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補貼。美國的風電生產稅收抵免政策也在風雨飄搖后終止。
當市場萎縮時,可能會帶來短期的研發投資不足,但從長遠來看,新的解決方案、更優化的產品才能打開市場。盡管全球經濟衰退,在風電行業已經看到了很多創新的排頭兵。
針對這個話題,記者專訪了維斯塔斯中國東北亞總經理鄭宗功,聽他談對經濟低迷期創新重要性的理解。
記者:在全球經濟危機時期,風電行業也經歷了不景氣階段,一般認為行業低迷期也往往是企業進行創新,厲兵秣馬的關鍵時期,對此您怎么看?
鄭宗功:維斯塔斯的風機為全球73個國家提供風力發電,所以我們有著豐富的國際經驗。在整個風電行業的過冬時期,我們知道如何在降低運營成本的同時保持技術上的領先地位。
我們認為,緊貼客戶需求的技術創新才是最具意義的技術創新,在風能行業低谷的時候尤為如此。
記者:那么,近幾年,貴公司有哪些深度技術創新?已經處于什么階段?
鄭宗功:我們在近幾年內最主要的工作是將維斯塔斯全球最成熟的產品平臺,2兆瓦和3兆瓦平臺充分拓展和細化出適應不同風況的產品。例如3兆瓦平臺,我們在原有的V112-3.0兆瓦風機的基礎上,拓展出了3.3兆瓦的機型,涵蓋了從IEC I類到III類的全部資源等級的,包括適合IEC 1B和2A類風場的V112-3.3兆瓦; 適合IEC 2A類風場的V117-3.3兆瓦風機;以及適合IEC 3A類風場的V126-3.3兆瓦風機。
這些新機組的技術沿用了維斯塔斯領先的葉片設計和制造工藝、成熟的液壓變漿技術以及融合了以可靠性為中心的載荷控制技術,在單機容量提升至3.3兆瓦的同時保證機組的可靠性,同時大幅提高了3兆瓦產品平臺對中低風速地區的適應性。對葉片結構、機艙傳動鏈,軸承及液壓系統等增強升級,使新機型更加適應中低風速風場的運行要求。
記者:您能詳細闡述一下同原機型相比的創新之處么?
鄭宗功:例如,新的V126-3.3兆瓦機型與原有機型相比,發電量最多可以提升19.5%。又例如,維斯塔斯最為廣泛安裝的2兆瓦平臺上,我們去年發布了兩款新機型:適用于IEC 2B類風場的V100-2.0兆瓦機組和適用于IEC 3A類風場的V110-2.0兆瓦級組。
V100-2.0兆瓦與廣受中國市場歡迎的V90-2.0兆瓦機型相比較,通過優化設計,使平均風速提高了1米每秒,并使機艙重量與V90-2.0兆瓦持平。
與同樣適應于IEC II類風況的V90-1.8兆瓦急性相比,增強型的V100-2.0兆瓦的發電產能將約有12.4%的提升。而全新的V110-2.0兆瓦機型則采用殼結構的成熟葉片設計,配合維斯塔斯的雙饋發電機、更大的掃風面積設計還有可定制高度的輪轂,V110-2.0兆瓦風機的發電產能較V100-1.8兆瓦風機約有13.6%的提升。
記者:需求是創新的動力,圍繞客戶創新對維斯塔斯也很重要吧?
鄭宗功:是的,近年來維斯塔斯的創新主要是圍繞著客戶的安全和效率需求而開展的。
例如在塔筒解決方案方面,我們的創新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減輕塔筒的重量,進而提高項目的經濟性指標,例如我們在亞太某項目中對V112機型的94米塔筒重新評估后將輪轂高度調整為99米,在提升塔筒高度的同時,減輕了約1/5的塔筒重量。其他的創新包括我們的風機載荷分析工具獲得DVN認證,對我們的選址業務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我們的VDS主動除冰系統面世,則有效降低葉片掛冰帶來的損失等等。
維斯塔斯從未停止技術創新的腳步,我們擁有全球最大的風能技術研發中心。在歐洲剛剛成功安裝的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風機V164-8.0兆瓦風機進一步證明維斯塔斯始終走在風能行業技術的最前沿。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