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巨頭加速AI硬件布局 人形機器人產業鏈暗藏隱憂
2025/7/4 8:39:46 來源:人民郵電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AI硬件領域正成為科技巨頭角逐的新戰場。宇樹科技完成C輪融資,背后集結了騰訊、阿里、字節系等眾多明星投資機構,投前估值超百億元,彰顯了資本對其前景強烈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AI硬件領域正成為科技巨頭角逐的新戰場。宇樹科技完成C輪融資,背后集結了騰訊、阿里、字節系等眾多明星投資機構,投前估值超百億元,彰顯了資本對其前景強烈看好;特斯拉公布Robotaxi試運營計劃,預示著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即將走進現實;Meta推出新款AI眼鏡Oakley Meta HSTN,為智能穿戴設備領域注入新的活力。這些事件無一不標志著科技巨頭正在加速AI硬件布局,而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作為其中的重要一環,正迎來爆發式增長,同時也暗藏著諸多隱憂。
從市場數據來看,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據高盛預測,在技術得到革命性突破的理想情況下,人形機器人2025-2035年銷量復合年均增長率(CAGR)可達94%,2035年市場規模將達1540億美元。若參照電動汽車發展歷程,樂觀情況下人形機器人2025-2035年銷量CAGR可達59%!2025-2035年人形機器人發展趨勢報告》更是大膽指出,到2040年,全球或將部署10億至100億臺人形機器人,其市場規?赡苓_到24萬億美元,這相當于當前全球GDP的近3倍。
在產業鏈上游,核心部件企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以行星滾柱絲杠為例,單臺人形機器人需10~14個絲杠,價值量占整機的5%~8%。由于其技術壁壘高,此前市場主要被國外企業壟斷,但如今國產廠商如新劍機電傳動、震?萍嫉日铀贁U產,努力實現國產化替代。在減速器與電機領域,綠的諧波在諧波減速器方面作為特斯拉供應鏈的一員,同時也是國產諧波龍頭;雙環傳動在行星減速器領域不斷發力;禾川科技的無框力矩電機國產化率也在逐步提升。傳感器方面同樣發展迅速,視覺傳感器領域的奧普特、力覺傳感器領域的柯力傳感等企業,隨著技術的突破,不僅滿足了市場對傳感器的大量需求,還推動了單價的下降。
產業鏈中游的整機制造企業也動作頻頻。特斯拉的Optimus計劃在2025年生產1萬臺,2026年目標月產1萬臺,單價有望降至2萬美元。國內廠商同樣表現出色,宇樹科技的G1預售告罄,優必選的Walker S獲意向訂單數超500,樂聚機器人交付超100臺。這些企業通過不斷提升產品性能和優化成本,在市場上逐漸站穩腳跟。
下游應用場景的拓展也為產業鏈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在工業制造領域,汽車工廠的搬運、焊接以及3C電子的精密裝配等環節,人形機器人已開始大顯身手。優必選的Walker S在工廠應用中效率提升了30%。服務與家庭領域,養老陪護、家庭清潔等需求明確,雖然目前還面臨安全性和成本需降至10萬元內等問題,但各企業正積極探索解決方案。在特殊場景方面,如核電站巡檢、災害救援等高危領域,億嘉和的電力巡檢機器人、云深處的四足機器人等已率先布局。
然而,在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一片繁榮的背后,也存在著不少隱憂。技術層面,盡管核心部件國產化率有所提升,但部分關鍵技術仍有待突破。例如,行星滾柱絲杠等核心部件的產能爬坡可能不及預期,影響整機的量產進度;小腦算法的泛化能力不足,使得機器人在復雜環境下的適應性受限。成本方面,雖然各企業都在努力降低成本,但目前人形機器人的制造成本仍然較高。以特斯拉Optimus為例,其目標成本為2萬美元,而當前的物料清單(BOM)成本仍超5萬美元。對于家庭場景而言,售價需跌破2000美元才更具市場競爭力,可當前原型機BOM成本超2萬美元,成本壓力可見一斑。
商業化進程同樣面臨挑戰。目前人形機器人的初期訂單主要來自企業級市場,個人消費市場需求尚未完全釋放。以宇樹科技為例,其銷售負責人坦言,當前機器人更適合展示而非實用,春晚舞蹈的定制成本高達數百萬元,且70%的G1購買者不會使用SDK開發工具,43%的機器人淪為"高級電子寵物"。這反映出"概念炒作"與"實際應用"之間存在割裂,產品距離真正滿足消費者日常使用需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此外,隨著人形機器人的逐漸普及,倫理問題也開始浮出水面。有研究表明,67%的用戶對擬人化機器人可能產生情感依賴,同時在數據隱私保護方面,如歐盟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和美國加州的《消費者隱私法案》(CCPA)等合規性要求,也成為人形機器人企業"出海"的攔路虎。
科技巨頭加速AI硬件布局,為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帶來了爆發式增長的機遇,但在技術、成本、商業化以及倫理等方面的隱憂也不容忽視。只有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努力,突破技術瓶頸、降低成本、完善商業化模式并妥善解決倫理問題,人形機器人才能真正從實驗室走進工廠、家庭以及更多領域,實現其巨大的市場價值和社會價值。(東潤)
轉自:人民郵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