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全力推進制造業數字化高端化綠色化發展
2021/8/4 9:35:02 來源:中國電子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為更好地推進“十四五”時期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浙江省日前發布了《浙江省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提為更好地推進“十四五”時期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浙江省日前發布了《浙江省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提出,到2025年,浙江省制造業比重保持基本穩定,發展生態更具活力,數字化、高端化、綠色化發展處于全國領先地位,重點標志性產業鏈韌性、根植性和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形成一批世界級領軍企業、單項冠軍企業、知名品牌、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標準,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加快數字化發展,引領制造業全方位升級
《規劃》強調,要加快數字化建設步伐,建設“產業大腦+未來工廠”,促進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促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建設一流數字基礎設施。到2025年,建設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300個以上,實現百億元以上產業集群工業互聯網平臺全覆蓋;建成5G基站20萬個以上,5G網絡建設水平全國領先。
分行業開展“產業大腦”建設,探索細分行業“產業大腦”數字化標準、制度、技術規范和建設運營機制。拓展“產業大腦”應用場景,推動共性技術分享、政府服務集成、要素精準配置,打造產業生態。制定“未來工廠”建設導則,指導企業對標提升。梯次建立智能制造企業培育庫,加快建設“未來工廠”、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開展智能制造試點,打造一批智能制造標桿區域和集群。搭建省市縣一體化應用的智能制造公共服務平臺。
構建工業互聯網平臺。持續完善“1+N”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培育一批區域級、行業級、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造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跨行業跨領域基礎性平臺。實施“5G+工業互聯網”專項行動,支持制造業企業建設5G全連接工廠。到2025年,建設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300個以上,實現百億元以上產業集群工業互聯網平臺全覆蓋。提升平臺應用服務能力。增強基礎性平臺賦能水平,開發集成工業知識快速建模、人工智能算法、網絡安全態勢感知等通用微服務組件。打造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工業移動端應用。強化工業互聯網技術支撐。支持制造業企業和科研院所聯合開展技術攻關,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工業機理模型、先進算法等。推進智能傳感器、邊緣計算、數據庫、嵌入式應用軟件等軟硬件研發。
培育制造新業態新模式。以現代紡織、汽車等行業為重點,打造個性化設計、柔性制造、供應鏈協同新模式。支持服務型企業向制造環節延伸。鼓勵電子商務、研發設計、物流運輸、總集成總承包等企業發展制造服務業,挖掘用戶需求,聯合制造業企業開展研發設計、加工制造、品牌授權等合作,打造一批“超級工廠”。
加快企業數字化改造步伐。加快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創建國家傳統制造業改造升級示范區。開展企業“點線面”改造,實現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推動企業應用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智能檢測等數字化裝備,提升數控化水平。推廣基于平臺的工業設計、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模式。增加數字化轉型服務供給。做大做強工業信息工程服務機構,培育專業化的服務隊伍,提供解決方案、專家服務、金融支持、專題培訓等數字化轉型服務。規范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推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健全平臺經濟治理體系,強化平臺企業合規經營。推動公共數據向制造業企業有序開放。支持企業開展全流程數據采集,形成完整貫通的數據鏈。
構建高速泛在的網絡基礎設施。加快部署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聯網,降低制造業企業互聯網專線成本。深化國家(杭州)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建設,擴容杭州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大幅提高重點區域和園區國際通信服務能力。加快衛星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制造業企業部署應用5G新型網絡。建設高效綠色算力基礎設施。加強大型數據中心建設,加快集約化布局、綠色化改造,建設國家級區域型數據中心集群。建設高性能云計算公共服務平臺,構建云邊協同的算力服務網絡。到2025年,建成10個以上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行業云平臺,具備45萬個機架的數據中心服務能力。打造新興技術及融合基礎設施。打造一批國家級、省級人工智能平臺,培育一批“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拓展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等應用。建立支撐高級別自動駕駛的車聯網絡,開展智能路側設施和測試場建設,實施“5G+”智能網聯汽車工程,爭創智能網聯汽車先行區。
推進高端化發展,提升制造業全球競爭力
《規劃》提出,通過提升產業基礎能力、打響“浙江制造”品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升產業平臺能級、強化全球產業合作等一系列方式,不斷推進浙江制造業向高端發展,提升浙江制造業在全球的競爭力。
打造標志性產業鏈。聚焦數字安防、集成電路、網絡通信、智能計算、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節能環保、煉化一體化、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智能電氣、智能家居、現代紡織等領域,滾動實施產業鏈協同創新項目,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標志性產業鏈。構建安全可靠的供應鏈體系和標準體系,加強供應鏈安全評估,構建產業鏈斷鏈斷供風險摸排和供應鏈備份對接平臺。加強定向招商,培育備份產業鏈,增強產業鏈彈性和風險抵御能力。培育“415”產業集群。實施產業集群培育升級行動,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及零部件、綠色化工、現代紡織和服裝等4個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智能電氣、智能家電、生物醫藥、智能裝備、光電通信、光伏新能源、特種材料、現代五金、先進基礎件、高端橡塑、時尚文體、現代家具、智能電機、動力電池等15個優勢制造業集群。建立產業集群“名品+名企+名產業+名產地”提升機制,完善“一集群一機構”治理機制。圍繞“互聯網+”、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創高地建設,培育若干具有領先技術和國際競爭力的百億級“新星”產業群。
打造世界級領軍企業。深入實施“雄鷹行動”,培育一批雄鷹企業和“鏈主”企業。以雄鷹企業和“鏈主”企業為核心,組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體、創新共同體。引導各類創新資源向培育企業集聚,打造世界級領軍企業。到2025年,聚焦標志性產業鏈培育“鏈主”企業100家,力爭新增世界500強企業3到5家。培育高市值上市企業。深入實施“鳳凰行動”,培育一批高市值上市企業。到2025年,新增境內外上市企業350家以上,成為上市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試驗區。培育單項冠軍企業。深入實施單項冠軍培育行動,打造單項冠軍之省,重點在高端裝備、電子信息、新材料等領域,培育一批市場占有率高、創新能力強的單項冠軍企業。到2025年,累計培育國家單項冠軍企業200家以上。培育隱形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深入實施“雛鷹行動”,聚焦元器件、關鍵零部件和配套產品,引導企業深耕細分領域,培育一批隱形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到2025年,累計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00家、隱形冠軍企業500家。
促進綠色低碳發展,轉變制造業發展方式
《規劃》提出,通過推進低碳轉型、綠色清潔發展、資源循環發展等,加快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
培育壯大綠色低碳產業。培育壯大低碳排放、高附加值的新興產業,發展高效工業鍋爐、高效電機系統、余熱余壓余氣回收利用、綠色環保建材等節能產業。加大落后產能淘汰力度。嚴格常態化執法和強制性標準實施,促使能耗、環保、安全、技術等達不到標準和生產不合格產品或淘汰類產能依法依規關停退出。建立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優化能源供給結構,大力開發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安全高效推進核能、抽水蓄能、氫能等項目建設,支持新建產業園區開展分布式能源試點,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工業用能體系。
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按照廠房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原則,建設綠色低碳工廠500家。從空間布局優化、產業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著手,建設綠色低碳園區50個。鼓勵龍頭企業打造綠色供應鏈,將綠色低碳理念貫穿產品設計、采購、生產、銷售、回收等全過程。深入實施清潔生產。加強電器電子、汽車、船舶等產品中有害物質源頭管控。推進數字化綠色化融合發展。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綠色制造、清潔生產領域的應用,提升綠色技術創新、綠色制造和運維服務的數字化水平。
推進資源循環發展方面,要加強固體廢物綜合利用、促進水資源高效循環化利用、促進土地資源集約節約開發利用、推進再生資源高效高值利用。(記者 諸玲珍)
轉自:中國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