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土壤7%鎘超標 鎘成首要污染物
2014/4/18 11:59:3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中國土壤7%鎘超標 鎘成首要污染物全國土壤污染調查顯示,7%的調查點位鎘超標。鎘被證實成為中國土壤污染中的首要污染物,鎳和砷為僅次于鎘的污染物
【財新網(微博)】(記者 劉虹橋 宮靖)4月17日公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重金屬鎘的點位超標比例占到全國所有調查點位的7%。此數字有兩層意思,一是大約7%的中國土地鎘超標,二是鎘被正式確定為中國土壤的首要污染物。
環保部、國土資源部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持續8年,如今終于公布結果:實際調查630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耕地、林地、草地土壤點位超標率分別為19.4%、10.0%、10.4%。
從報告公布的信息看,鎘的點位超標率為7%,其中輕微、輕度、中度、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為5.2%、0.8%、0.5%、0.5%。從輕微到重度,其污染程度逐步增高,從土壤評價標準的1至2倍,到5倍以上。
除鎘之外,鎳、砷、銅、滴滴涕、多環芳徑也是重要的土壤污染物。鎳和砷為僅次于鎘的污染物,點位超標率分別為4.8%和2.7%。
公報還指出,與“七五”時期的全國土壤環境背景值調查數據對比,此次調查顯示,土壤中的鎘含量在全國范圍內普遍增加,在西南地區和沿海地區增幅超過50%,在華北、東北和西部地區增加10%~40%。
從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看,鎘是耕地污染的首要污染物,也是林地、草地、未利用地的第二污染物。從典型地塊及周邊土壤污染狀況來分析,鎘也是工業廢棄地、工業園區、采礦區和污水灌溉區的主要污染物。
環保部指出,中國部分地區也出現了糧食重金屬超標現象,其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土壤中鎘等重金屬本底值高。二是中國有色金屬傳統的開采地區已有上百年開采史,長期的礦山開采、金屬冶煉和含重金屬的工業廢水、廢渣排放造成了土壤污染,從而導致糧食重金屬超標。三是土壤酸化,在酸性增強的條件下,土壤中的鎘等重金屬活性也隨之增強,更易被水稻等作物吸收。另外,有的地區種植的一些水稻品種,由于生物體的自然適應性,本身具有較高的鎘的富集特性。
鎘是一種銀白色有光澤的重金屬,化學符號Cd,原子序數48。它原本以化合物形式存在,與人類生活并不交會。工業革命釋放了這個魔鬼。國外有研究推算,全球每年有2.2萬噸鎘進入土壤。
鎘主要與鋅礦、鉛鋅礦、銅鉛鋅礦等共生。在焙燒上述礦石及濕法取礦時,鎘被釋放到廢水廢渣中。如開礦過程及尾礦管理不當,鎘就會主要通過水源進入土壤和農田。美國農業部專家研究表明,水稻是對鎘吸收最強的大宗谷類作物,其籽粒鎘水平僅次于生菜。
已有研究表明,鎘主要在肝、腎部積累,并不會自然消失,經過數年甚至數十年慢性積累后,人體將會出現顯著的鎘中毒癥狀。鎘使人中毒的最通常路徑是,損壞腎功能,導致人體骨骼生長代謝受阻,從而引發骨骼的各種病變。上世紀60年代日本富山縣神通川流域的骨痛病患者,影響人群達數百人。
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太原環境醫學研究所劉占旗等研究人員,曾在2000年前后調查國內某鉛鋅礦污染區260名有20年以上鎘接觸者。其中84名接觸者骨質密度低于正常,他們多數訴稱身體有莫名疼痛,而最嚴重的22名接觸者中有19名出現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和軟化。
更有學者的初步研究表明,中國南方某些鉛鋅礦區域中,人群癌癥高發率、死亡率與土壤鎘含量、鎘超標大米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財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