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滴滴優步中國尚未申報合并意向 能否通過監管審查有變數
2016/8/2 10:24:28 來源:財經綜合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在幾經猜測、否認之后,中國網約車市場最大傳聞被證實,由此引發的市場格局之變和監管審查變數引人注目。8月1日,滴滴出行宣布與Uber全球達成戰略協議,滴滴出行將收購優步在幾經猜測、否認之后,中國網約車市場最大傳聞被證實,由此引發的市場格局之變和監管審查變數引人注目。
8月1日,滴滴出行宣布與Uber全球達成戰略協議,滴滴出行將收購優步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在中國大陸運營。雙方達成戰略協議后, 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將相互持股, Uber全球將持有滴滴5.89%的股權,相當于17.7%的經濟權益,優步中國的其余中國股東將獲得合計2.3%的經濟權益。
但多位熟悉監管和法律事務的人士表示,這起重大合并能否成功,依然面臨諸多市場審查和監管未知數。據《財經》記者多方獲悉,目前滴滴、優步中國均尚未向有關部門申報合并意向,在8月1日滴滴正式宣布收購之后,有關報備和審查程序如何推進才是關鍵。
此前有媒體稱,交通部門有人士認為滴滴收購優步中國是市場行為。多位行業人士也表示,兩家競爭公司合并業務和資產,無可厚非。但北 大法學院教授、北大法律經濟學研究中心聯席主任鄧峰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這起合并應當引發監管機構高度關注,如果嚴格對照相關法律規定,不排除 監管部門叫停這起合并,若兩家公司強行合并,在適用相關法律時,監管部門不排除會采用資產剝離、專訪股權等方法來處理。
根據易觀2016年Q2公布的數據,根據日活人數,滴滴占據了中國專車市場份額的70%,優步中國占據了17%。滴滴和優步中國合并之后在專車市場將占據超過87%以上的市場份額,而在更細分的快車市場,份額有可能接近100%。根據《反壟斷法》規定,只要份額超過50%就構成壟斷。
"如果這起合并不叫停就太荒誕了。"一位法律界人士評價稱。
按照《反壟斷法》規定,兩家企業合并需按照營業額、營業規模等向有關部門進行申報,如果不進行申報,但合并本身并未構成壟斷,將處以15萬元的罰 金;如果兩家合并企業市場份額都很高,完全符合反壟斷法監管,有關部門可以要求禁止合并,如果兩家企業已經合并結束,有關部門可以要求恢復到之前情況,但 事實上,恢復到之前情況往往是很難做到的,在這種情況下,有關部門可以采取結構性救濟,即讓合并企業剝離資產或者轉讓股權。
接近反壟斷局的人士表示,滴滴和優步中國的合并,應當接受國家反壟斷局的調查和介入。
鄧峰稱,除此之外,此次合并也可能引發交通部門的嚴重關切。7月28日,網約車新規出臺,交通部明確網約車合法地位。鄧峰稱,經過了一年多的輿論斗爭,交通部改變了過去的態度,開始支持網約車市場的有序發展,同時,交通部希望給傳統出租車留出幾年的轉軌時間。"從新規可以看出交通部非常克制,市場剛剛放開扣子,要培養本土的租車市場。此時宣布合并極不理智。"鄧峰說,合并對于本土租車市場發展會有極大損害,同時,會引來交通部門強烈反彈。
另據不愿具名人士稱,滴滴和優步中國這起合并,涉及租車價格等事宜,按照現行管理分類,不排除引發發改委等價格部門的介入和調查。
一位法律人士提醒,去年年初滴滴和快的合并時,兩家企業便未向監管部門進行申報,但事后監管部門也并沒進行處罰。但今朝不同往昔。據悉,滴滴和快的合并時,在中國市場還面臨優步中國的競爭,有關部門考慮到持續競爭還會存在,所以并沒有予以嚴厲處罰。但此次合并,因為雙方占據的市場份額太大,試圖壟斷心態明顯,政府無法再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對此,一位接近滴滴和優步中國的人士向《財經》表示,程維和柳青發的內部信里特別表示,合并后優步中國的品牌和運營繼續保留,將以內部競爭方式保持活力,這也有利于接下來這起合并通過監管審查。但對于這種表面上兩個品牌,實際上利益關聯的分開運作,亦有投資界人士認為是試圖逃避監管審查的一種取巧安排。
滴滴和優步中國合并的傳言已有兩個多月。《財經》獲悉,在上一周,交通部官員還專程和滴滴、優步中國確認過是否有可能進行合并,但當時交通部得到的答案事——不會合并。上述接近反壟斷局的人士也表示,他們在上月也向優步中國求證此事,依然被告知——不會合并。
據接近交易的人士向《財經》透露,合并之后,Uber將退出中國市場。而據有關媒體報道稱,滴滴也將因此放棄全球擴張步伐,Uber將坐穩全球老大的地位。
騰訊網副總編李方撰文稱,全世界正式劃分為全球市場和中國市場兩個市場,再無其他。從此,本土企業"合法"地占有中國市場,但以放棄全球市場為代價;美國巨頭"合法"地占有全球市場,但以放棄中國市場為代價。本土企業雖然降低了發展的天花板,但中國市場足夠大,足夠稱王。
美國德杰律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陶景洲告訴《財經》記者,如果上述消息屬實,滴滴和Uber的此次交易還涉嫌瓜分市場,可能會帶來美國甚至歐盟等相關監管機構的介入。
上述法律界人士表示,考慮到滴滴和優步很強的談判能力,以及滴滴背后的資本實力,并不排除監管層妥協、合并順利推進的情況。但如若如此,"是對中國法律的一種漠視。"他說。
多位網約車市場從業人士也對合并之后強大的滴滴表示恐懼,一方面,補貼大戰可能逐漸降低調,另一方面,規模不足的其他網約車公司可能會被逐步排擠出市場,乘客會否因此受益,有待監管審查和市場檢驗。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