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音樂當道 實體唱片成為過去記憶?
2016/3/1 8:38:2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上世紀90年代是唱片市場的輝煌期,新街口是北京著名的淘碟一條街,最多的時候一條街上有二三十家音像店。近兩年來,新街口風光一時的音像店都已紛紛關門。盜版唱片的沖上世紀90年代是唱片市場的輝煌期,新街口是北京著名的淘碟一條街,最多的時候一條街上有二三十家音像店。近兩年來,新街口風光一時的音像店都已紛紛關門。盜版唱片的沖擊后,2005年迅速崛起的互聯網行業讓數字音樂成為當下的主流。包括黑膠、CD等唱片已漸漸成為過去的回憶,如今,誰還在消費實體唱片?
實體唱片成為過去記憶
有著20多年歷史、曾是北京文化地標之一的西單音像大世界因經營不善而停業整修后終于在去年更名為“大世界音像店”重新開張了,但已經由 2000平方米的面積縮減到50平方米左右,經營的內容也從音像制品的批發變為零售,開始主營戲曲類音像制品。之前知名歌星韓紅、許巍、光良等都曾在大世界音像店舉辦過歌迷見面會,許多知名戲曲表演藝術家也在大世界音像店開展過作品簽售會,如今大世界音像店的風光已遠不及當年,這一地標性門店的變遷也正是實體唱片行業近年來發展遭遇窘境的一個縮影。
盜版并沒有切斷實體唱片行業的發展,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數字音像制品的下載日益便捷導致數字音樂已經成為音樂試聽形式的主流,這也讓實體唱片的銷售從業者倍感壓力。
外文書店音像區的工作人員表示,近幾年來,購買唱片的顧客數量基本上直線下滑,如果沒有政府扶持,傳統唱片店僅僅以唱片銷售難以支撐到現在。以前新年音樂會的唱片一個月能進貨500多張,但現在最高也就二三十張了。而大世界音像店的主要消費群體為年齡較大的老顧客,以戲曲類音像制品為主,有消費者表示,來店里購買音像制品的同時,更是為了去回味過去的“老北京記憶”。
“Fruity Shop已經開店三年了,之前店面小,等慢慢積累消費者后,又換了稍大些的店面,仍以黑膠唱片為主,但銷售唱片僅能承擔1/3的房租成本,并不是主營收入,店面不可能完全依賴唱片維持盈利,還需要售賣其他音樂周邊產品作為補充。”Fruity Shop經營者翟瑞欣告訴記者。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新政利好樓市火熱 加杠桿仍應有度
- 下一篇:一線樓市火爆 上市公司大力購買房產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